紅發42億購太陽能業務保證純利4.3億 收購市盈率9.8倍

紅發42億購太陽能業務
保證純利4.3億 收購市盈率9.8倍

【本報訊】停牌近一個月、從事玩具生產的紅發集團(566),趁再生能源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變身成太陽能企業。全球最大矽基薄膜光伏組件製造商之一鈞石能源(GS-Solar),將旗下中國薄膜組件製造設備最大供應商ApolloPrecision注入紅發,涉資41.82億元,以股份及可換股債券支付,若債券換股,鈞石大股東林朝暉家族及科技投資基金IDG,將成為紅發大股東。

紅發購入Apollo全部股權的代價為41.82億元,當中3.67億元透過發行2.79億股紅發新股支付,每股作價1.316元,較停牌前報1.3元,溢價1.2%;餘額38.15億元則以兩批四年期可換股債券支付。若悉數換股,林朝暉及IDG合共將持有63%紅發,按例須提出全面收購。不過,林氏及IDG承諾不會因行使換股權而持有逾29.9%紅發股權。代價股份及可換股債券均設有禁售期。

林朝暉IDG成大股東

此外,賣方提供盈利保證,Apollo至明年6月底止11個月經審核純利不少於5500萬美元(約4.29億港元),否則紅發有權調低收價代價,以保證純利計算,收購市盈率為9.77倍。Apollo在北京經營一間3000平方米的生產及組裝晶圓廠,每年可提供25百萬瓦特的組裝完備生產線。截至昨日,與客戶已訂立了10.2億元合約。
當收購完成,紅發將發行購股權予8名Apollo顧問作獎勵,可於5年內按每股1元認購8000萬股紅發,行價使較紅發停牌前股價折讓23.1%。
紅發亦承諾向介紹代理人戴海東以每股發行價1.316元,發行7950萬股紅發作佣金。

7100萬售玩具業49%

收購完成後,賣方有權提名兩名董事加入紅發董事會,並出任行政總裁。紅發亦會改名為「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正式變身太陽能企業。
至於紅發原本的核心玩具業務,則會由紅發前董事葉潤權購回部份股權。據公佈,葉潤權將以現金7100萬元,購買主要從事玩具業務的RBIIndustries(RBII)49%股權,餘下51%股權,至2010年12月底前仍由紅發持有。出售代價較RBII待售股份應佔玩具業務經調整綜合資產淨值約3億元,折讓約51.6%。紅發預期出售玩具業務49%將錄得7983萬元虧損。

早着先鞭
林朝暉中國薄膜設備一哥

是次借殼紅發集團(566)的Apollo集團,為大中華地區供應矽基薄膜光伏組件製造用組裝設備最大中國供應商之一。持有Apollo的鈞石集團,更是全球最大矽基薄膜光伏組件製造商之一。集團主席林朝暉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涉足太陽能應用產品領域。
所謂「薄膜」,是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材料。現時光電材料分晶硅及非晶硅,其中晶硅又分為單晶硅及多晶硅,至於「薄膜」屬非晶硅光電材料。這些光電材料最大分別在光電轉換效率及生產成本。

中央扶持薄膜電池

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為單晶硅,最高可達24%,但製作成本高,以至不能被廣泛使用。多晶硅的光電轉換效率稍次於單晶硅,一般有14%或以上,但製作成本比單晶硅太陽能電池便宜,故在太陽能光伏行業被廣泛採用。不過,較早前中央嚴打多晶硅。
至於非晶硅光電材料「薄膜」,光電轉換效率最低,按國際先進水平亦不逾10%,但製造成本低。中國鼓勵新能源發展,雖打壓多晶硅,但扶持薄膜電池發展。上月中國政府與全球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製造商之一美國第一太陽能簽協議,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興建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