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藥控股(1099)上市後,新股市場可謂來個180度的大逆轉,情況恍如天堂與地獄之分別!繼中國中冶(1618)首日上市隨即跌破招股價後,其他緊隨上市的新股也紛紛插水跌破招股價,暫時首日表現最差的新股應該是華南城(1668),上市第一日一度低至招股價之下達30%!不單止借孖展認購的投資者要輸錢,就算以現金認購的也賠本。
這一輪新股的表現如此不濟,基本上與市況好壞無關,筆者印象較深刻的是中國中鐵(390)及中國鐵建(1186)。中鐵是在2007年12月7日首日上市,招股價為5.78元,為何筆者特別提起中鐵?因為其首日上市時,恒指下跌了700多點,但中鐵首日掛牌依然照升,並以高於招股價27%收市。同時,在隨後數周,中鐵更能逆市上升,無懼股市的下瀉,一度高出招股價達100%!
另一隻中鐵建更厲害,筆者印象更深刻,它首日上市時,剛巧港股狂瀉,恒指單日急挫1100多點,但中鐵建收市時不但企穩於招股價,更以高於招股價12%收市,當然其首日表現不算太理想,但一眾以真金白銀認購的小投資者,最少仍可全身而退,不用坐艇,情況遠較近日的新股為佳。
筍價新股料將登場
從過往股市下跌,但新股上市時仍有一定表現來看,近日多隻新股紛紛潛水,可謂與市況無關,其真正「死因」,是招股定價太高及公司質素平平所致。至於新股定價過高,引致上市即潛水,又是誰之過?
一般來講,新股的定價是由包銷商、保薦人及上市公司等一同商討後而釐訂出來的,雖然定價太高是他們商討時太過進取所致,但根據「香港承銷協議」,承銷商需要承接未獲認購的股份,即承銷商需要「搞掂」未獲市場認購之股份,故他們也不敢定價太高。
但另一邊廂,上市公司則希望定價較高,可以籌集更多資金,因為千辛萬苦等咗咁耐終於可以上市,冇理由唔集資多啲。所以在市況許可下,上市公司自然會更加進取!在多方角力下,最終才可訂出招股價。
隨着近期多隻新股相繼潛水後,相信已冷卻了熾熱的新股市場,因而令一眾有關人士在新股定價方面也會較為合理,故筆者推測,在10月中及11月初,可能會有些定價較合理、讓投資者有些錢賺的新股推出,否則如何再搞旺個場?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