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魔咒企業盈利力撐10月難大跌

股災魔咒
企業盈利力撐10月難大跌

10月份屬傳統股災月,1987年、1997年及2008年三次大型股災均不約而同在10月發生,故每逢到10月,投資者都會提高戒心。
適逢環球股市今年自見3月低位以來節節上揚,市場越益相信10月會出現調整,惟在中國經濟率先反彈、盈利恢復貢獻推動下,即使本月下跌,跌幅亦不深。回溯87及97年的10月,兩次大型股災發生前,恒指均創出歷史新高。至於07年的股災則輕微延後了十多天,在11月初爆發。
至於去年10月的大跌市,其實是8及9月大跌浪的延續。反觀,今時今日卻非剛剛創出新高,亦非連續的跌市,與過去10月股災的「方程式」不脗合。

三次股災發生在10月

事實上,本報統計過去十年10月港股及美股表現,兩者均是升多跌少,港股是六升四跌,美股表現更優,七升三跌,顯示10月股市上漲的贏面較大,除去年出現逾一成跌幅外,其餘下跌年份的跌幅只屬溫和。
Rehmann資深基金經理安德森預計,10月股市可能出現3至5%幅度的調整,投資者可趁機在月份重整投資組合,買入通脹掛鈎債券(TIPS)或商品,既能分散投資風險,又可對抗潛在通脹風險。
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在全球舞台的地位及影響力日漸提高,鑑於中國強勁需求為不少國際企業盈利帶來龐大貢獻,抵銷歐美產品需求急降的影響,有助擁有國際性業務的企業利潤回升,如可口可樂、寶潔及戴爾等,故有分析員不排除未來國內生產總值(GDP)、零售銷售及工業生產等本地味較濃的經濟數據,對本地股市的影響力可能大降,意味即使經濟未脫困,股市仍可能受惠企業盈利提升而更進一步。

97年10月28日,恒指大跌1438點,至9059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