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空前的閱兵、巡遊、聯歡晚會,終於在北京落幕,中共高層和數以十萬計負責慶典保安的軍警終於放下心頭大石,這是他們最快樂的一刻,北京市民也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為慶祝建政60周年,大閱兵展示了號稱最為精良的武器裝備,卻恐懼到北京所有超市的菜刀都要下架;大巡遊展示了所謂和諧社會的成就,卻恐懼到北京市中心要戒嚴、市民不得出入,當局這種國慶恐懼症,遠甚於去年的奧運恐懼症,防民眾甚於防恐怖分子,所為何來?
因為,中共背離了1949年邀請各黨各派共建新政權時許下建設民主新中國的承諾;因為,中共背離了中國憲法關於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的規定;因為,中共背離了四代領導人一再重申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權者惟有粉飾太平,向國際社會展示所謂中國輝煌60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成就,展示領導人的政績,無視60年間經歷的三年大饑荒、反右、文化大革命、六四屠殺所造成的人間慘劇,無視聽命於一個獨裁政黨的武裝越強大越令人不安。
由於十.一慶典夾雜了高層權鬥的意味,主政者害怕閱兵、巡遊一旦出現差池,就會被國際社會笑話,就會成為黨內政治對手攻擊的話題,就會危及政權的穩定,因此不惜代價維穩,封鎖市中心、封鎖互聯網,還要北京周邊七省區啟動「護城河」工程、要各省市嚴防嚴打上訪者入京申寃,防民眾甚於防恐怖分子,令人看到古代勤王之舉,看到一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強權政府的心虛、恐懼。
去年有奧運恐懼症,今年有國慶恐懼症,明年是不是會有世博恐懼症,2011年是不是會有黨慶90周年恐懼症,2012年是不是會有十八大恐懼症?一個世界最大的政黨,一個世界最多人口的共和國,怎樣消除年復一年的節慶恐懼症呢?
1917年,中華民國成立六周年之際,國父孫中山曾在上海發表演講,重申共和的理念是平等、自由、博愛。他痛斥,民國成立六年,「民眾,仍被奴役着,只有當權者的自由,權力大的有權力大的自由,權力小的有權力小的自由。民眾,沒有權力,沒有自由。」而且,「只有民眾對當權者恐懼的愛,而當權者對民眾,只有口頭上虛偽的愛。」
孫中山被中共奉為革命先行者,每逢重大節日,國父的畫像還會展現在天安門廣場,與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畫像對望,胡錦濤昨也是穿着深灰色的中山裝閱兵,一改以往出席軍隊場合時所穿的軍綠色中山裝。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60年,何嘗平息孫中山當年的憤慨?何嘗不是仍只有當權者的自由?何嘗不是仍只有民眾對當權者恐懼的愛?
中共要走出年復一年、年甚一年的節慶恐懼,惟有落實孫中山的共和理念,惟有回到建設民主、法治中國的軌道,惟有實踐為人民服務的承諾。一個沒有民意監察的政權,最終難免走向人民的對立面;一個沒有民選基礎的政權,最終難免陷入對人民的恐懼。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