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研究指出,輪狀及諾沃克病毒是本港兒童腹瀉的兩大致病原。
低估諾沃克威力
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利用可測試多種致病原的聚合酶縺式反應方法,分析一間公立醫院的兒童急性腸胃炎數據,去年1至8月期間收集209個糞便樣本,結果發現輪狀病毒是頭號致病原,佔總數28%;23%是諾沃克病毒;3%是腺病毒;當中兩人因杯狀病毒致病入院;一人雙重感染諾沃克及腺病毒。
輪狀病毒在一些落後國家是兒童第二號殺手,僅次於肺炎,因其可致兒童嚴重脫水致命,近年已有疫苗預防;但研究人員認為,研究證明諾沃克病毒對兒童的威脅也不少,以往的檢測則低估了其致病率。
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黃世賢表示,雖然研究未發現有兒童感染星狀病毒,但在外國已相當流行。上述各種病毒的傳染途徑相若,都是口糞傳播,如廁後不洗手可污染食物或物件,容易導致院舍如幼兒園爆發,其中諾沃克病毒及杯狀病毒都可在海水、污水及貝殼類海產找到。預防孩子腹瀉,應常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