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分社的重要任務是統戰香港各界人士,有民主派人士透露,早於七十年代新華社已開始積極與香港學界、社運人士接觸,到八十年代香港前途談判,新華社更將統戰範圍擴展至民主派,可是隨着民主派爭取1988年直選,及後再發生六四屠城,北京政策全面左轉,新華社及回歸後的中聯辦已全面與民主派劃清界線。
八十年代對港政策開明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早在香港大學搞學生運動年代,已跟新華社香港分社「交手」。何俊仁回憶說,民主派人士與新華社交往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四人幫」倒台前,新華社經常派人參與國粹派的學生運動,對他們這些不認同四人幫做法的學生,則完全拒絕接觸,1976年5月何俊仁曾帶隊到新華社抗議中共鎮壓四五天安門事件,與新華社保安衝突。
第二階段則是中英八十年代展開香港前途談判,由於民主派支持「香港民主回歸」,北京為抗衡港英政府,開始接觸民主派人士。何俊仁說當年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喬宗淮常與他見面。85年獲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的支聯會司徒華也說,當年曾多次與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秘密見面,第一次是87年,許家屯相約他與另一位草委李柱銘於赤柱別墅會面,建議他倆組黨,反映當年北京對港政策相對開明,願意與民主派保持溝通。
然而,隨着89年六四屠城,民主派反對北京血腥鎮壓民運,民主派與北京及新華社關係急轉直下。司徒華回憶,他與李柱銘宣佈退出草委會,許家屯得悉李柱銘說考慮重任草委,即時以專車接載他倆再到赤柱別墅,拋下一句「你哋兩個唔可以返番去草委會」,司徒華「覺得好戇居;我都完全冇意思返入去」。民主派與新華社溝通也開始進入第三階段,雙方再次不相往來。
何俊仁坦言,當年新華社與民主派溝通只是北京的統戰手段,利用民主派支持回歸抗衡港英政府,所以當民主派爭取88年直選、要求香港回歸有民主普選,雙方關係即轉趨緊張,89年後更全面左轉,直到今天,中聯辦仍未改變左傾政策,完全拒絕與民主派來往,除非北京改變對民主派政策,否則雙方不可能重建正常關係。
他這樣說
「毛澤東通過革命取得執政地位,但幾十年來運動不已,生靈塗炭,國家、民族和社會付出慘重代價。」
---毛澤東前秘書李銳
領導人語
「對於六四事件的重新評價問題,遲早是要解決的。即使時間拖得再久,人們也不會淡忘的。」
---趙紫陽《改革歷程》
〈中共建政60年:香港故事〉系列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