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故總統蔣介石的士林官邸前晚深夜突然起火,波及正房地下及二樓,蔣介石昔日起居室部份家具焚毀。官邸正進行修繕,事故未有造成傷亡。警方估計,火警是電線短路引起。有昨日到官邸參觀的大陸遊客慨嘆:「這兒風景好又有歷史意義,發生火警無法進去,真可惜!」
蔣介石1950年遷入位於台北士林區福林路的士林官邸,前身為日治時代的「士林園藝試驗分所」,主要由正房、花園、凱歌堂組成。目前僅花園對外開放,是大陸遊客赴台必到景點之一,昨仍有陸客如常參觀。至於兩層高的正房和凱歌堂則從未對外開放,從去年7月起進行整修,原本預計明年元旦開放,但火警後會否如期開放,備受關注。
蔣介石起居室家具焚毀
前晚約10時50分,官邸內的警報系統突然響起,保安即時致電召來消防員。劍潭區消防隊接報後,派出65名消防員到場,花了約20分鐘將火撲滅。消防員發現,起火點是官邸正房地下西側迴廊靠南位置,火場面積約33平方米,二樓部份樓面受波及,一批物品焚毀,窗戶在救火期間被打破。
台北市消防局長熊光華指出,官邸正房從去年7月起進行修繕,原預計今年11月完工。但前日工人將一批家具集中在西側迴廊及旁邊幾個房間,用瓦通紙包起來,方便工人鋪設正房地下的地板,沒料到會突然起火。官邸的保安發現,事發時門窗都是緊閉。
熊光華表示,除一批物品被焚毀,正房的窗台及牆壁被熏黑,但建築物結構沒有受影響。事後當局在官邸外拉起了巨幅帆布掩住外牆。而官邸的主管單位總統府則稱,消防人員初步鑑定,認為是正房地下西側迴廊一個臨時配電箱短路,產生火苗引燃堆放在附近地毯,再燒及其他物品。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這次被焚毀的包括小客廳及迴廊的沙發、茶几、靈芝飾品、精緻龍頭宮燈、木屏風、地毯等。由於官邸正在修繕,所有物品都購了保險,總統府已通知承保單位勘察,辦理保險賠償。同時,總統府要求施工單位停工,檢查用電設施,確認安全後才復工。台灣《蘋果日報》
士林官邸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蔣介石入住年份:1950年
建築組成:正房、花園、凱歌堂
建築特色:住宅格局設計兩層建築物
建築現狀:1996年起花園向外開放;2005年定為法定古蹟;正房在整修,預計明年元旦開放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蔣介石住士林官邸25年
蔣介石在士林官邸居住了25年,官邸內的凱歌堂是蔣家後代受洗、結婚的地方;正房外的玫瑰園是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最愛,她一直在官邸居住,直至1991年移居美國。
士林官邸的正房二樓卧房是蔣介石、宋美齡的起居室。總統府人士透露,起居室一直保持原有的陳設,沙發等家具都原封不動,並保留着十多套宋美齡穿過的旗袍,但因為修繕關係,這些物品都已被裝箱,放在其他地方。
正房外的花園也是宋美齡的最愛,特別是在外花園溫室盆栽區旁有一個小小的玫瑰園。官邸的小型禮拜堂凱歌堂,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做禮拜的地方,不少蔣家後人都選擇在這裏受洗或結婚,如蔣介石的孫兒蔣孝勇及蔣孝剛,分別於1983及1987年在凱歌堂內結婚。
蔣介石在1975年4月5日在士林官邸內逝世,終年88歲。黨政要員到官邸瞻仰遺容,兒子蔣經國下跪答禮,且依照傳統禮儀跪送官員離去。台灣《蘋果日報》
蔣決策中樞 曾接待尼克遜
士林官邸不但是已故總統蔣介石故居,也是其中一個辦公、接待外賓,甚至決策中樞,不少與台灣有關的重要決策,都是在官邸內作出決定。
蔣介石夫婦1950年遷入士林官邸時,隨後更在附近改建衡山指揮所,令官邸形成決策中樞。當年官邸內十步一崗、五步一哨,更有多重電網包圍,充滿神秘色彩。
蔣介石曾在官邸內與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Dulles)商談中美協防條約;1958年,台軍與解放軍進行金門八二三炮戰期間,蔣介石則在官邸內指揮戰事;官邸亦曾接待過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遜(RichardNixon)等政要。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