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點飲糖水!你以為真係去飲糖水?其實係叫你7點去老地方開會。」較中華人民共和國早一年成立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1948年開始在港宣傳愛國意識,持續成為港英政府「眼中釘」,在殖民地政府治下經歷近50年政治壓迫,拘捕、監聽與跟蹤無日無之。「愛國要義無反顧」,工聯會會長鄭耀棠一句話,道盡左派中人為何能在夾縫中忍辱求存。
當年領導被遞解出境
工聯會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型愛國政團。與工聯會同年誕生的現任會長鄭耀棠61年加入工聯會,那時不過13歲的他已在置地廣場的告羅士打大廈做了三、四年bellboy(門僮),「嗰時啲外國人好歧視華人;見到我哋啲開門仔,口殊、口殊、口殊叫狗咁叫。」
不忿華人被歧視,鄭耀棠因而加入工聯會,要為受氣的打工仔出氣。工會前輩細訴往事,回憶中都包含被港英政府迫害的苦澀,「好多領導喺五十年代已經被港督遞解出境,嗰時已經開始白色恐怖。」
六七暴動將港英政府與左派政團的對立面推向高峯。「工會中人最驚半夜三更聽到敲門聲,一定係政治部人嚟宣佈:港督唔鍾意你,兩條路你揀,陸路(返大陸)抑或坐船(到台灣)?」
左派口中的「反英抗暴」鬥爭後,工聯會更成殖民地政府「眼中釘」,但赤裸裸的打壓改為暗地進行。鄭耀棠憶述八十年代初,工聯會某次成功租借大會堂表演文藝節目,港府卻在前一天通知不能借場,「佢哋話要用就用,一鑊撬起我哋。我哋唯一可以做嘅,只係喺當日企喺大會堂外逐個通知買咗飛嘅會員。」
暗語溝通避監聽跟蹤
為免消息外洩,當時工會理事慣用暗語溝通,也盡可能不使用電話,港英政府則不時派人扮工友到工聯會會員中心打躉睇報紙,「佢哋由朝睇到晚,連細細格嘅招聘廣告都『躪』埋;講真邊係睇嘢,聽我哋講乜就真。」他就任工會代表的首天,前輩送他的錦囊竟是如何「撇甩」港英政治人員跟蹤,反映當年跟蹤情況何等猖狂。
愛國政團在回歸後走出壓迫陰霾,由被打壓變成上賓,鄭耀棠坦言仍然有人以有色眼鏡看待左派,「百幾年殖民地統治,冇可能12年就搞掂;只希望市民逐步認識,唔會有理冇理都砌我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