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遜文膽 大右派變《紐約時報》政論家美國第一健筆 薩菲爾病逝

尼克遜文膽 大右派變《紐約時報》政論家
美國第一健筆 薩菲爾病逝

美國文壇正瀰漫一片哀思。被封為美國第一枝健筆、前總統尼克遜(RichardNixon)文膽薩菲爾(WilliamSafire),前日(周日)不敵癌魔逝世了,終年79歲。大右派的他,竟能在左派報章《紐約時報》寫政論專欄長達32年,足見地位超然。他也是一位語言大師,創造了多個精采片語。讀他的評論,看他討論語言,是美國以至全球許多讀者的賞心樂事。第一枝健筆倒下,文采風流也消逝。

薩菲爾1929年生於紐約,自小才華橫溢,高分考入雪城大學(SyracuseUniversity)。他讀了兩年大學就嫌書本知識太沉悶,輟學投身《紐約先驅報》工作,幾年後轉戰公關界。
1959年,薩菲爾擔任一間家居建造商的公關代表,到莫斯科展覽,時任副總統尼克遜是嘉賓。在他和一眾記者煽風點火下,尼克遜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Khrushchev)在展銷廚具示範單位前,展開史上有名的「廚房辯論」(KitchenDebate),就資本和共產主義唇槍舌劍,尼克遜說示範單位是美國典型住宅,赫氏不屑地指美國窮人要露宿。

拍下「廚房辯論」歷史照片

薩菲爾的好事,不止於此。廚房辯論時,美聯社記者未能入場拍照,於是把攝影機拋進場,薩菲爾一手接,拍攝下一張歷史性照片。他和尼克遜從此稔熟,尼克遜1969年出任總統,起用他撰寫演講稿。
文膽作用之一,是用文字反擊批評者。1970年代反戰運動走向高峯,薩菲爾為副總統阿皮紐(SpiroAgnew)撰寫演講稿,創造了"natteringnabobsofnegativism"(喋喋不休的否定大王)這個「食字」英文片語,諷刺那些認定美國會打敗仗的人,成為他的的名作。
總統文膽文名越來越盛。1973年,即尼克遜被迫因水門事件下台前一年,薩菲爾獲《紐約時報》邀請每周寫兩篇專欄。尼克遜下台,他在《紐約時報》寫政論更一寫32年。左派報章怎會請大右派寫評論?薩菲爾說:「跟《紐約時報》社論持不觀眾,正是他們想要的。」
雖然是大右派,薩菲爾自有文人的正直不阿。他月旦時事之餘,更曾利用華府人脈關係,查出卡特政府的白宮預算主任蘭斯(BertLance)涉嫌公私帳目不分,在專欄大肆抨擊,蘭斯被迫辭職,他則獲得1978年的普立茲獎。他大部份專欄緊守保守立場,維護公民自由、支持以色列和出兵伊拉克,但他絕不盲目一面倒,對於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以《愛國法》放鬆竊聽,直斥侵犯公民自由。
他抨擊權貴絕不留餘地。他1992年大選中投了克林頓一票,但之後經常筆伐克林頓,甚至直指第一夫人希拉莉(HillaryClinton)是「天生大話精」(congenitalliar),氣得克林頓私下說若自己不是總統,就會打薩菲爾鼻子一拳。能夠激得總統生氣,他洋洋得意。

薩菲爾有份促成尼克遜(右二)與赫魯曉夫(左三)舉行「廚房辯論」,還拍下照片。

獲布殊頒總統自由獎章

薩菲爾對英語也有高深研究。1979年開始,《紐約時報》邀請他為每周刊出一次的英語專欄《論語言》(OnLanguage)撰稿。他細心追尋詞彙和片語的出處,討論文法,引起讀者興趣,欄目深受歡迎。
文筆流暢、知識廣博,內容精闢,薩菲爾被封美國第一枝健筆。可惜到了2005年,他年事已高半封筆,不再寫政治專欄,只繼續寫《論語言》,而最後一篇刊載於本月13日。2006年,他獲得喬治布殊頒授平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獎章。薩菲爾還寫過四本小說,1977年出版的《全面披露》(FullDisclosure)登上最暢銷榜。前日這支精煉健筆的筆桿,終於停止揮動。薩菲爾因為胰臟癌,在馬里蘭州一間療養院去世。他的風流文采,讀者只能在檔案中回味。

2006年總統喬治布殊(右)給薩菲爾頒發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獎章。路透社

後記

才子,不一定文質彬杉。和薩菲爾共事數十載的《紐約時報》記者麥克法登(RobertMcFadden),撰文回憶他生前點滴,指文筆鋒利的他,私下不修邊幅。
美國的新聞從業員大多穿筆挺西裝上班。薩菲爾一樣穿西裝回辦公室,不同的是,他的西裝外套總是「皺紋紋」,恤衫領口鈕釦永遠解開,「領呔歪歪斜斜」,鞋子總是灰灰舊舊不光亮,頭髮好像老是沒時間修剪,說話速度飛快,有時看來憂鬱得「像個牙痛的人」。
不修邊幅,也胸懷若谷。他是大右派呀,初到貴境,《紐約時報》很多人都不歡迎他,他毫不介懷,反而說:「不要去恨他們。」後來在一次派對中,記者諾頓的幼兒跌落泳池,他外套也不脫就撲通跳入水把他救起,終於打動同事的心。由那時開始,他在報館「獲完全接納」,到死時成為眾人懷念的健筆。
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