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那一跤,香港的命運會否不一樣?
1982年9月24日,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討論。英國提出1997年後繼續管治香港,被鄧小平拒絕,鐵娘子氣冲冲步出人民大會堂,在走下石級時摔了一跤。這一跤,為香港驚濤駭浪的回歸故事揭開序幕。
記者:張嘉雯
余生成長時,香港社會風起雲湧。六七暴動爆發,他正在新蒲崗機器廠工作,一次放工遇上暴動,電視台來採訪,給他遇上當新聞部攝影師的朋友,朋友知他愛影相,問他:「你想唔想學嘢?我教你影啲『郁嘢』吖!」
「佢攞住清朝條約嚟講」
好奇的他為了學影「郁嘢」,加入無綫電視新聞部攝影組,拍攝過文革時偷渡客從水路來港,也試過跟水警出海,打撈內地漂浮過來的屍體,「啲人俾麻繩五花大縛,有啲腸穿肚爛,俾魚咬到得個殼,塊面爛晒。」
多年來,他採訪大新聞無數。1979年英國學者訪問北京,他奉命採訪,第一次跟鄧小平見面。他憶述學者問鄧搞改革開放會不會太快,「佢答話我都咁大年紀,仲唔改革開放等幾時?」
1982年9月24日,戴卓爾夫人訪華,記者在人民大會堂外等她出現,趙紫陽也在門外迎接。余生記得當時有香港記者問趙紫陽,會不會談香港問題,「佢嗰時答主權我哋一定要收番,其他嘢我哋慢慢商量。」這句話,已令港人非常震撼。
那天,鐵娘子堅持保留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主權,被鄧小平嚴詞拒絕。會談結束,戴卓爾夫人步出人民大會堂時更跌倒。
「(中午)12點幾出嚟,有車隊接佢,我嗰時諗住影佢行落嚟,後面有大會堂做背景咪幾好。」同行記者及其他行家留守門前,霸位等「扑咪」,「我嗰時諗佢出嚟一定唔會講嘢,覺得影佢行落嚟上車個畫面好睇啲,咪博一博囉。」
余生說,當時戴卓爾沒看梯級,又穿高跟鞋,結果跌了一跤,護衞即時衝上前扶起,余生把整個過程拍下,這段片成了全球獨家。
「佢(戴卓爾夫人)啱啱打完勝仗(指福克蘭群島戰爭),意氣風發,攞住清朝條約嚟講。鄧小平話條法已經廢咗。嗰時佢仆親大家都好驚o架,諗住英國政府仆街喇,覺得係壞開始、唔好嘅兆頭,戴卓爾夫人都要向毛澤東叩頭。」
中英談判展開,余生一共採訪了19次,北京成為他第二個家。中英雙方最後在1984年簽訂《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宣佈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李鵬飛:英國部署撤退
曾任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的李鵬飛,年輕時由內地偷渡來港,至1976年才第一次回內地參觀,「窮得不得了,全部人都着同一種色嘅衫,一係藍、一係灰,本來去四日,頂唔順去咗兩日就走人。習仲勛(現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父親,當年邀請李鵬飛訪問內地)問我,到底落後西方社會有冇50年,我話『50年?一個世紀就差唔多。』嗰時睇到咁窮,好失望,曾經同朋友講過以後都唔返大陸。」
兩年後,他當選總商會會長,經常要到訪內地。中英談判,港督尤德又請他幫忙,「本來我對中國冇興趣,但嗰時成個立法局入面得我一個有中國經驗,好多人1949年出咗嚟之後都唔敢返去,其實我都唔係中國專家。」
他說,英方早在1979年末,已經知道中共對收回香港主權事在必行,「但係唔敢講,驚講咗出嚟雞飛狗走,但英國佬早已部署撤退。」直至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跌倒,香港人才知道主權問題已迫在眉睫,「後來佢冇做首相,有次嚟香港,我坐佢隔籬,問佢點解嗰次會跌親,佢話『我當時一邊走一邊想,為甚麼中國這個小矮人,說話會這麼兇惡。』」
港是一國兩制示範單位
1983年5月,李鵬飛率領才俊團訪京,提出主權換治權的想法,結果失望而回,「嗰陣英國人都有諗過,淨係畀返界限街以北,香港島同九龍就永久畀咗英國,諗住死都撐住,點知唔夠兩個禮拜,鄧小平一句冇得傾,話香港九龍同新界係一體,就冇咗。」
當時內地改革開放才剛實施了五年,經濟環境遠遜香港,各界千方百計,希望把回歸的限期推遲,兩局議員更提出,要讓英國統治多10到20年,等中國的經濟水平與香港相近,才讓中國收回香港。
「鄧小平係好精嘅人,佢話唔要三腳凳,即係話香港人喺前途問題上冇份話事,只可以有兩腳凳,我哋嗰時成日話兩腳凳坐唔穩。」同年年尾,中英談判破裂,觸發信心危機,「香港人好恐慌,個個想攞外國護照,89民運後更厲害,我哋之後見戴卓爾夫人,希望幫香港人爭取英國護照。」
回望過去,李鵬飛形容香港是一國兩制的「示範單位」,中央最大希望其實是收回台灣,「但係台灣民主選舉差不多七成幾人投票,人哋喺民主嘅過程中學咗好多嘢,你話要整個800人委員會出嚟選,台灣人實唔制啦,你話想收返台灣?妄想!除非用軍力囉。」李鵬飛形容香港是一個壞的示範單位,「香港到家都冇正式嘅民主選舉,你話2,300萬台灣人點諗?自由行冇所謂、投資冇所謂、搵錢冇所謂,一講收返就冇得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