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及時接受「通波仔」手術走出鬼門關,但仍須留院觀察。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解釋,緊急手術後兩至三天為關鍵期,其間可能突然猝死。他又建議高危人士每年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方可及早確診。
政府新聞處表示,根據聘用條款,行政長官及司局長每年可接受一次身體檢查。據悉,曾俊華有定期接受體檢,一直沒有發現異樣。但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一般體檢套餐只有驗血等簡單項目,未必囊括「跑步運動心電圖」。此檢查可初步診斷患者是否患上心血管疾病,若結果異常,可透過心血管造影確診。
他又指,當栓塞血管通波仔後突然暢通,可能引致心律不正甚至猝死;一旦心臟長期缺血,可能累積毒素,導致心肌細胞死亡。一般患者術後首24小時最關鍵,曾俊華此類緊急手術個案則須多觀察兩至三天。香港心臟學院前院長劉柱柏則說,心肌梗塞與緊張及壓力也與病發有關,一般患者通波仔後三至七天內可出院。
手術後非一勞永逸
心臟病患者通波仔後,可能體力勝過病發之前。黃品立解釋,患者病發前血管阻塞減少流量,體力逐漸下降,手術後血管重新暢通,「有啲病人同我講,做完手術,追波都追快啲。」不過術後非一勞永逸,若患者不注意健康,其他血管或會栓塞,腦血管阻塞或會導致中風。
他建議患者恪守五大規條,即盡力避免吸二手煙、減輕工作壓力、每天運動半小時、注意飲食及定時服藥,包括阿士匹靈及他叮類等最少四類藥物,復發率可減至低於5%。術後應每個月覆診及每半年詳細檢查,一旦復發也可及早治療。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