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傳統申列文化遺產

四項傳統申列文化遺產

【本報訊】民政事務局首次向國家文化部申請,將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遊涌、大坑舞火龍和盂蘭勝會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明年中有結果。有份建議申遺的歷史學者蕭國健稱,這4項民間傳統在本港具有獨特地道性,其中本港的盂蘭勝會,更是全球華人社會保存得最好。

文革後很多傳統消失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期望透過今次申報,為本港日後建立全面的申報及評選機制作參考。負責審議申報項目的專家小組成員蕭國健教授表示,這4項民間傳統,除了擁有悠久歷史外,在本港更具有獨特地道性,「喺其他地方搵唔到。」而儀式傳統經過多年後,仍能盡量保持「原汁原味」。
以港人熟悉俗稱「鬼節」的盂蘭節為例,可以追溯到唐代末年。蕭表示,現時國內每逢農曆七月十四仍有祭祀活動,但跟歷史上的盂蘭勝會有很大差別,「經過文化大革命後,已經好大變化,好多傳統都消失咗。」惟本港的盂蘭節,仍保留隨街可見的燒衣傳統。
他表示,專家小組曾實地考察及拍片做記錄,並翻查文獻才決定提交這4個項目。鄰近的澳門也有參加,將當地每年佛誕的傳統「舞醉龍」提交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