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香港開展了長達百年的流離。1983年,香港主權問題尚未明朗,兩大學生會率先表態,去信總理趙紫陽,表達對民主回歸的期盼,趙翌年回信,表示「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的」。一直到1989年6月,天安門傳來槍聲,當年收下趙紫陽回信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煒光猛然自省,他們是否對不起香港的下一代?
曾寫信給趙紫陽
八十年代初,香港前途未明,行政立法兩局以致社會各專業界別仍未表態,中大學生卻率先支持回歸,「82年戴卓爾夫人去完北京嚟香港,中大學生去啟德機場示威,反對三條不平等條約。」
1983年9月,中英雙方未就香港前途問題達成共識,港人出現信心危機,股災爆發,同年10月香港實施聯繫滙率制度。港大學生會就香港前途問題出現大分裂,馮煒光記得,當時在太古堂飯堂,800位同學通宵辯論三個決議案,包括主權屬於中國政府、要求戴卓爾夫人不要阻撓回歸,以及香港民主回歸,獲大比數通過,同學後來更去信趙紫陽,提出民主回歸的期望。
翌年初,馮煒光當上學生會會長,有法律系學生對主權問題非常擔心,「佢哋問,成個法律系統會點?我哋第時做乜呀?」同年4月,他收到趙紫陽的回信,「佢信入面話,可以理解香港人對民主嘅要求同對國家事務嘅關心。當時只係改革開放咗5年半,總理嘅回覆相當難得。」
當時不少港人希望英國政府延續治權,港大學生會卻發表「香港前途宣言」,支持民主回歸,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政權;1984年十.一慶典,學生會獲邀上京閱兵,「香港始終係中國人嘅地方,唔能夠拉住外國人唔放,我覺得學生會當時係扮演咗先鋒角色,當時香港都無政黨、無民選議員,係我哋出嚟講嘢。」
六四事件好傷心
「不過就俾屋企人鬧到七彩囉,你咁樣搞法,英國政府唔鍾意,到時你做得乜吖?……仲乜搞埋啲咁嘅嘢?點解你會咁出頭o架!」馮煒光坦言,那時承受很大壓力,不願見親人,直至1984年4月英國外相賀維訪華,表達1997年將不再擁有香港主權及治權,「大家嘅心態先完全改變。」令他反思當年立場時,是89年六四事件,「好傷心,好唔能夠釋懷。自己作學生會會長,一腔熱血支持回歸,會問自己係唔係好對唔住香港嘅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