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生存的權利 - 鄧達智

睡蓮生存的權利 - 鄧達智

這數百年魚塘已經在渠務署的政策下變作污水收集池,縱使綠化也難保它成為「污水池」的命運。
渠務署綠化之前,魚塘欣欣向榮蘆葦、貓尾草及艷桃紅大朵睡蓮,不斷盲目除草行動,貓尾草全數死亡。蘆葦及紅睡蓮頑強再復活。各方商議,渠務署種上其他種類睡蓮、菖蒲、薑花,不消一年已然色香與四時同,尤其蘆葦冬季起藏花,睡蓮盛放時。
渠務署每隔一段時日便派外判工人前來清理雜草及過分繁盛的蘆葦與睡蓮,這是合情理的。但村民及遊客都發現,他們除雜草不勤(不信,這篇稿子見報之日,相信塘邊雜草仍然豐盛),可連花帶根帶葉鏟除的睡蓮卻不遺餘力!某次不禁問工友大哥,何解?他們答:「一旁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校長投訴魚塘滋生蚊蟲,學生被咬者眾……」
我想校長先生稍具知識,應知魚塘內魚簇極眾,它們先自吃去蚊卵,鄉郊蚊蟲多避不了,但肯定不全是睡蓮的錯。渠務署除雜草繁花也不見得每次必然將並非你們種植的桃紅大睡蓮除得乾乾淨淨,你們對睡蓮有恨?
經營文物徑不容易,政府投放極大資金,相關官員及民間協調千百度,難得屏山文物徑受歡迎,而西鐵天水圍站至上章圍之間的數百年古魚塘能夠綠化活化,有賴各方合作始成。環保署規劃署不按章批出牌照讓貨車場停車場及貨櫃場開設民居一旁,為我們生活帶來惡化,能見這一魚塘可持續性存活,請在殺除荷花之前三思,它們有生存的權利,作為市民我們也有欣賞愛護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