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下無新事,今時今日乜都可以上市。即將招股的神冠控股(829),賣點又係玩中國之最,「最」在製造食用膠原蛋白腸衣。
中國大市場效應,令腸衣有價,神冠去年股東應佔溢利超過1.7億元(人民幣.下同),升43%;上市前的半年開Turbo「谷得好行」,盈利升66%至1.29億元。睇數字,做腸衣原來好好搵,公司過去3年毛利率介乎52至57%已經夠誇,今年上半年更無端端急升至62%水平。不過睇番佢中式腸衣過去3年銷售額,只維持平穩喺五、六千萬元;近期主力搞西式腸衣出口,係咪單靠「走出去」令毛利急升仲有待觀察。
過去3年公司派息佔股東應佔溢利95%、98%及108%,即係話舊年派嘅比賺嘅仲多。無他,因為公司過去一直受政府補貼,單係上半年已有930萬元袋袋平安,難怪派息絕不手軟。
神冠及澳優逐樣秤
類似原股東骨水疑雲中冶(1618)亦有,一度以為係原有股東分到太多貨,未等到上市就想在場外沽售,結果發現未必係咁,因為最大的原股東社保基金只揸唔夠2%股權。神冠往績疑點重重,加上行業冷門,人抽你又抽,小心反過來被抽水。
講到食品新股,都要留意下澳優乳業(1717),因為三聚氰胺事件,標榜進口奶源嘅澳優大受歡迎,市佔率達2.25%,喺中國嬰兒奶粉生產商中排名第13,預料今年全年的盈利增長1.6倍之多,因為目前只覆蓋20個省,前景秀麗。不過,去年公司生產的奶粉被檢出阪崎腸桿菌,主要係因為進口奶粉需要長時間的海上運輸,易受天氣、風向等多個因素影響造成污染。
投資者要找新的蒙牛(2319),其實剛在美國上市的飛鶴乳業可能更勝一籌。話說飛鶴要把握毒奶事件中的清白之軀做大做強,向紅杉籌旗6300萬美元,協議公司未來3年須實現每股收益近3倍增長,記得蒙牛上市時同樣與投行做過同類對賭業績協議,結果牛根生勝一仗,經過一輪行業危機洗牌效應後仲咁冒險進取,看來中國乳業市場的龍爭虎鬥才剛開始。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