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60年:改革開放(1978-1989)廠家 司機 富豪 北上墾荒 推動改革開放 我們有功

中共建政60年:改革開放(1978-1989)
廠家 司機 富豪 北上墾荒 推動改革開放 我們有功

1978是中國微妙的一年,10億人民生活在這一年改寫。這年12月,中共放棄政治鬥爭掛帥,決定改革開放。在這十字路口,香港的富豪團北上投資;小廠家勤勤懇懇,將荒地開闢成世界工廠;貨車司機披星戴月兩地穿梭。頃刻間,羊城不見了文革樣板戲,大街小巷都在播鄧麗君。中共也漸由姓社改成姓資。老廠家陳炎培說:「中國有今日,係香港人嘅驕傲!」
記者:雷子樂

1976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相繼去世,當時在廣州生活的羅海星記得,社會氣氛很鬱悶,感覺似沒有出路。突然間鄧小平復出,四人幫倒台;不久前聽香港電台也是反動,但一瞬間,鄧麗君的歌聲熱播全城,無綫、亞視北上主持春節聯歡節目。「當時大家覺得一天光晒!」

賈慶林 海洋公園自由行

中國貿易老手蔡渭衡也見證這變遷。他在1975年已率領香港地鐵高層北上,尋求內地支持供應建築材料。海洋公園開幕前,他安排遊艇帶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入內參觀雙方的合作項目,這位相信是最早遊覽海洋公園的「自由行」,就是現屆政協主席賈慶林。1980年,霍英東、李嘉誠、郭炳湘、胡應湘等富豪訪問蛇口,中山溫泉、白天鵝賓館等投資一一落實。蔡渭衡說:「改革開放前,中國主要係輸出原材料,之後就有自己嘅工廠做生產。」
陳炎培是第一代北上廠家。八十年代初,他結束了香港的成衣「山寨廠」,跟佛山政府外貿辦簽了「來料加工」合同,來到順德容奇設廠。地方政府找來一間已荒廢的廟宇,給陳炎培就地開廠。「廟入面嘅菩薩一早搬走咗,共產黨無神論o架,都唔拜神。」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物資匱乏,大至生產機器、小至電線「碼仔」,也由廠家一一由香港運上。為求方便,當地政府特別批准他們用漁船運貨。
事事親力親為,陳炎培最難忘的,倒是窮鄉僻壤的「大酒店」。當時已取消大鑊飯,但酒店廚房的大鑊仍大派用場,鑊裏裝滿了清水,給住客排隊盛水到公共浴室洗澡;要打長途電話回香港,清早就要向酒店登記,好運的話,等到下午就可以通話。

蔡渭衡(左)七十年代與賈慶林(右)同遊海洋公園,「當時公園仲未開幕」。賈現為全國政協主席。

小商人 創建世界工廠

第一代民工沒有外省人,十之八九是當地農民。「都係有裙帶關係,經姨媽姑爹介紹先入到嚟」,經過培訓、考核才可成為長工。「當時唔易搵工,佢哋都好勤力,好珍惜份工。」多勞多得,誘發出驚人生產力,不出五年,合資廠房由古廟搬入工廠大廈,「我哋都唔夠嘢畀工人做,佢哋後來自己不斷接單,香港廠家一步步被淘汰。」
不出10年,陳炎培退股收場,「冇本事做咁大生意啫,合作過程都學到好多嘅。」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陳炎培說這是香港人的驕傲,「中國有咁好成就,都係全靠香港嘅人才同資金,將貨品帶出海外。」
香港跨境貨運司機協會會長盧奕贃(外號「平治佬」)則不但協助國產貨輸出世界,更多次在內地發動罷駛,間接促使內地海關改善效率,正視貪污問題。「我有份促成內地海關改革開放!」82年入行的「平治佬」,93年因不滿文錦渡清關緩慢、關員收黑錢問題嚴重,發動2,000部貨櫃車罷駛抗議。

陳炎培是首批北上投資的香港廠家,當年順德政府給他在廟宇內設廠生產成衣。孔慶初攝

盧奕贃透過發動罷駛,成功促進內地海關「改革開放」,改善效率及貪污問題。謝榮耀攝

「平治佬」 改革內地海關

「後來問責性強咗,開始冇咁黑暗。」他得意地展示東莞海關駐鳳崗廉政義務監督員證件,告訴記者這是2000年,司機不滿當地海關貪污嚴重,再發起千車罷駛;「後來中央台都訪問我,一輪改革之後,領導人吳儀都話各地海關要學鳳崗。」
20年來,「平治佬」成功推動內地海關改革,但中港運輸業正被邊緣化,司機月入由十多年前動輒四、五萬元降至今天只有一萬多元左右。
他說:「八十年代,內地啲工廠見到香港貨車司機會好開心,因為啲貨外銷先有錢賺。到咗近幾年,國家政策變咗發展內銷,又有蛇口、鹽田、鳳崗、寧波咁多港口競爭,你話前景係點?」

中港貨車司機2000年發起千車罷駛,抗議東莞海關貪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