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8年來「足不出祠」的黃大仙畫像,為響應黃大仙祠創立以來首個廟會,昨日移鑾出巡視察民情,跟善信作近距離接觸,有小善信趁此難得機會許願「上到Band1中學」,深信黃大仙會更加有求必應。黃大仙畫像今日傍晚將移回祠內,希望近距離向黃大仙許願的善信,便要把握今日的機會。嗇色園估計出巡及廟會兩日吸引逾6萬人次到場。
記者:倪清江
黃大仙畫像原深藏黃大仙祠內的鳳鳴樓,現為臨時主殿,善信與畫像的距離已較之前在原主殿時拉近,但怎也不及畫像昨日移鑾出巡時,與善信擦身而過那麼近。
小童散花瓣開路
移鑾儀式昨晨9時開始,先在內部進行上鑾儀式,由道長將畫像放置到由國內名師雕鑿與貼有金箔的神鑾上。約45分鐘後神鑾移往大門前,先由舞龍舞獅帶領,小童散花瓣開路,10名道長抬着神鑾慢慢走出大門,黃大仙畫像首次走到善信前;沿途兩邊有數百名善信觀看,不少人拿起相機或手機拍攝,也有人急忙合十祈禱許願。
百人移鑾隊伍之後到廟會場地繞圈一周,最後抵達典禮台,啟動典禮隨即開始,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等主禮。於廟會中表演的本地及內地隊伍接着一一進場接受檢閱,包括浙江婺劇團、武當山道教功夫團和江蘇茅山道院等。
讀小六的王同學一直有跟家人在年初一到來上頭炷香,昨日她也來到看出巡儀式和神功戲,雖然在烈日下感到有點辛苦,但也不忘在看到黃大仙畫像時許願,祈望會特別應驗,「上到Band1中學,希望今次會靈啲。」居於西環的盧太昨晨八時許已到來霸好位觀看,因從未見過黃大仙畫像出巡。
畫像在啟動禮後,被移到臨時搭建的神壇內,稱為「安鑾登寶座」,入場人士可在壇外一睹畫像。今日下午5時將進行「回鑾」儀式,即將神鑾移回主殿。
廟會多傳統特色
與這次儀式相連的黃大仙祠廟會,昨起一連兩日在黃大仙祠廣場舉行,憑券入場,廟會既有傳統特色,如為善信面相、線面,也有懷舊飛機欖和麪粉公仔供免費索取,更有獨有的內地茅山道長為善信寫符,吸引不少人排隊輪候索取,全部免費。
嗇色園估計兩日廟會吸引逾6萬人次到場。黃大仙畫像這次出巡,是為了兩件凡間世俗事,一是迎接黃大仙祠太歲元辰殿即將落成,二是慶祝中共建政60年。嗇色園主席李耀輝表示,後年是建祠90周年,將有更大型慶祝活動。
話你知
1910年用朱砂托印 黃大仙畫像少曝光
嗇色園發言人表示,黃大仙畫像原畫是由來自廣州的道長,在1910年代,利用朱砂在一個黃大仙雕像上托印出來。有資料顯示,最初該畫像存放在灣仔供人供奉,1921年黃大仙祠創立後,該畫像即移到祠內,原畫的歷史比黃大仙祠還要長,所以要小心保存,不輕易曝光,黃大仙祠也列明禁止拍攝畫像。
黃大仙祠建於1921年,據嗇色園資料,當年黃大仙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長到九龍城一帶覓地建祠,於是選中現址,道長扶乩顯示「此乃鳳翼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