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波陰霾再次籠罩歐洲足球壇。歐洲足協(UEFA)前日(周五)證實正調查40場歐洲聯賽冠軍盃(ChampionsLeague)和歐洲足協盃(UEFACup)賽事,疑涉及打假波。被調查的主要是東歐球隊,港人熟悉的英格蘭球隊及其他歐洲大球會未見牽涉在內。
懷疑打假波的40場賽事中,有15場是近兩年舉行,其他的是近四至五年的事,主要是歐聯和歐洲足協盃的外圍賽賽事。歐洲足協是收到博彩機構通報,發現有可疑的下注模式,於是展開調查。
料難晉級打假波賺快錢
UEFA紀律部門主管利馬謝(PeterLimacher)說:「現階段主要是東歐球會被查。它們明知不能晉級,於是決定(打假波)『來賺一筆。』」在部份賽事,UEFA發現不論半場或全場賽果,都早已全盤內定。大部份涉事球隊的球員收入都不高,故被引誘打假波賺「外快」機會較大。
雖然UEFA沒有將那40間球會開名,但馬其頓球隊樸比達(FKPobeda)早前證實在2004年歐聯外圍賽中打假波,被UEFA重罰未來八年禁止參與歐洲賽事後,UEFA上月宣佈正調查另有三間馬其頓球會。其中可疑的賽事,是今年7月馬其頓球會米拉諾(FKMilano)在歐霸盃(EuropaLeague)第二輪外圍賽,兩回合計2比12不敵克羅地亞球隊施拉雲(SlavenKoprivnica)。
今年3月,UEFA會長柏天尼(MichelPlatini)曾對打假波問題表示憂慮,宣佈了大規模的球壇反貪措施,跟各國足總合作,資助設立一個監察系統,監察53個成員國最高兩級別29,000場賽事,及UEFA賽事。
英國《衞報》/《泰晤士報》
足球壇假波案
2006年 意大利甲組球會,包括祖雲達斯、AC米蘭、費倫天拿、拉素和里賈納的高層,藉影響賽事球證人選,從而左右賽果。結果這些球會不是被降班就是被扣聯賽積分。
2005年 德國25歲球證荷澤(RobertHoyzer)承認收取克羅地亞賭波集團賄款,影響四場德乙和德國盃賽事,被德國足總判終身停賽,再被法庭判監29個月。
1998年 港隊陳子江、韋君龍、陸嘉榮、陳志強及李偉文,在世盃外圍賽對泰國打假波令港隊落敗換取20萬元;五人再被揭與劉志遠在甲組賽打假波,終身停賽。除李偉文外,全被判入獄。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