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在上周的聯合國氣候峯會上,呼籲全球要立即採取行動救地球,不要將災難留給下一代。推動環保,要坐言起行,甚至犧牲自身利益,他們一一做到了。美國《時代》周刊選出2009年全球環保英雄,表揚這些為挽救地球不遺餘力的急先鋒。
環保英雄分成四組,包括領袖與遠見之士、活躍人士、科學家或發明者、企業家。由保護中國壯麗河川到非洲的蒼翠森林,由計算北極冰層融化速度到改變能源政策,他們都全力以赴,深信危中有機。英雄來自各個階層,但心中有一個共同理念:我們所有人都能帶來改變(Wecanallmakeadifference)。
領袖與遠見之士
金美侖戴雅絲(CameronDiaz)
美國荷李活女星,協助前副總統戈爾(AlGore)成立環保宣傳組織「救救我們」,在今年6月一個網上短片中,四處問人「知不知水從何來」等問題,藉此提高關注環境的意識;她每次遠行都會捐獻補償碳排放,並公開說自己為環保,小便不冲水。
朱棣文、布勞納(CarolBrowner)、薩拉查(KenSalazar)和傑克遜(LisaJackson)
美國奧巴馬政府的環保團隊,四人分別出任能源部長、白宮能源和氣候改變政策辦公室主任、內政部長和環保局局長,扭轉前朝喬治布殊政府不合格的環保政策。
納希德(MohamedNasheed)
馬爾代夫總統,去年當選後即以對抗這島國被淹沒的命運為首要任務,今年3月宣佈透過一系列環保項目,令馬爾代夫十年內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國家,又計劃向遊客徵收綠色稅,並透過保護珊瑚礁加強防水淹能力。
企業家
呂健(譯音,KinLui)、何雷蒙(譯音,RaymondHo)和特雷諾爾(CassonTrenor)
生於香港的壽司師傅呂健,得悉受歡迎的藍鰭吞拿魚銳減後,與另一港產壽司師傅何雷蒙在三藩市開首間「可持續供應壽司店」,特雷諾爾任顧問,不賣受威脅的海產,生意甚佳。
孫多杰(音譯,DorjeeSun)
生於澳洲的西藏商人,未到30歲就成為百萬富翁,但他發現印尼每年有數百萬公頃雨林被摧毀,深感不安,於是成立了處理碳信用額交易的組織CarbonConservation。去年4月,他促成美林投資銀行出錢,保護印尼亞齊省77萬公頃原始林地。
廖曉義
自小受毛澤東的「人定勝天」思想影響,1996年讀到天人感應的文章,令她改觀,其後在美國看到民間環保團體發揮的影響力,回國成立「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推廣環保意識。去年四川大地震後,她到大坪村救災時,教曉村民種有機植物,用竹建屋,幫助自然生態。
科學家和發明家
凱茜(ValerieCasey)
是美國產品設計師,2007年猛然醒覺自己的作品,對環保百害無一利,於是創立了一套環保設計準則,呼籲業內人士遵守。準則包括使用環保材料、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包裝和產品壽命要合乎環保等。至今有17萬間公司或業內人士承諾遵守準則。
哈多(PenHadow)、哈特利(MartinHartley)和丹尼爾斯(AnnDaniels)
英國科學家,今年2月到北極量度冰層厚度數據,讓科學家更準確估計冰山融化速度。在73天旅程中,他們記下16,000項觀測資料,包括冰雪分佈和冰層裂開的面積,對研究氣候變化作出重大貢獻。
洛倫茨(NathanLorenz)和鮑爾(TimBauer)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生,2003年成立Enviofit非牟利機構,為印度和東南亞地區貧民,發明了一種能減少燃料和煙霧的清潔型柴爐,不但環保,還改善窮國民眾因吸入有毒煙霧,導致每年有160萬人死亡的問題。
活躍人士
哈桑(SyedaRizwanaHasan)
孟加拉環境律師協會行政總裁,專為在不安全環境工作的拆船廠工人抱不平,在法律上抗爭,從而尋求加強環保和勞工規管。2003年曾成功令最高法院頒令,要送來孟加拉拆卸的船隻必須先證明沒有有毒物質。
趙中
2004年創立中國甘肅省首個民間環保組織「綠駝鈴」,除了環保宣教和政策倡議,更組織義工監察工廠污染水源問題,編製中國水污染地圖,向污染者施壓,並引起跨國企業注意。嘉士伯前年知道在天水合資的啤酒廠出現地圖上,就宣佈加裝污水處理設施。
羅姆(JoeRomm)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氣候網誌作家,曾在克林頓政府出任署理助理能源部長,2006年著書《HellandHighWater》批評喬治布殊政府對全球暖化甚麼都不做的政策,現撰寫網誌「ClimateProgress」,搜羅和評論氣候課題的消息和新聞,愛指出傳媒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