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本報刊登的《中共建政60年:香港故事》,至今為止,大都是建政頭30年的往事。對近30年出生和成長的人來說,可能是比較遙遠了。就他們經歷的近30年來看,中國的經濟不斷起飛,國際地位也在上升。他們較少看到更較少經歷中共建政頭30年的苦難。
許多人把中共建政歷史,劃分為前30年與後30年。去年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報道,大都建基於對前30年路線方針的否定。今天,許多人頌讚「祖國成就」,講的也是後30年的成就。前30年,就「別提它了」。
不過,今年中國官方卻下了指示,對建政30年的定調是:60年不分前後,既不能用前30年否定後30年,也不能用後30年否定前30年。
有人認為,中共這樣定調,是為了平息內地左、右派的批評聲音。因為左派認為,中共現在的掌權者,只是口頭上講社會主義,實際上已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了,他們是背叛了馬列毛與社會主義路線的右派;右派則認為,掌權者太左,仍是文革專制的延續。掌權者在大陸理論家眼中,可以說左右不是人。但真正的情形是,掌權者既非左亦非右,他們是從特權階層而衍變成的權貴派。在中國大陸,掌權者中已沒有左右社資之分,只有權力大小與由權力掌握的資源多少的區別。社會矛盾就是官民矛盾,就是權貴與反權貴的矛盾。
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者同意中共「60年不分前後」的主調。因為60年都是由打江山而獲得權力的特權階層管治的。前30年與後30年沒有區別,區別的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
前30年,中共以社會主義追求的平等目標為理想,並以此來號召追尋它的黨員、幹部、知識分子與民眾。平等是一個很好聽的詞語,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少人認為人應該不平等,有些人應該騎在他人頭上剝削壓迫他人的。然而,如果一味追求分配平等而不惜犧牲人的自由的話,那麼追求平等的結果,就是如《動物農莊》所說的:「一切動物都平等,但有的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也就是說,犧牲了自由,不但產生了「更平等」的特權階層,而且是整個社會均貧化,實現了羅素所說的「乞丐最平等」。
中共建政的後30年,打破了前30年追求的「分配平等」,實行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然而,由於在前30年滋生的「更平等」的特權階層仍享特權,而且成為世襲權貴和有了「近親繁殖」衍變,因此雖打破了分配平等的追求理想的符咒,但在自由經濟中不僅沒有建立機會平等的規範,而且突出了機會的不平等。所謂機會平等的規範,就是嚴格的法治,是三權分立尤其是司法獨立,是人民投票授權的民主體制。沒有這些機制,自由經濟就不是一個機會平等的機制,而是依靠特權和官商勾結發財的機制。打破了社會主義追求分配平等的理想之後,更使社會失去了信仰,變成上下交征利、無事不可為的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物質主義。於是貪污腐敗越演越烈,低人權和低環境生態,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與保障。人與人缺乏互信,人的墮落和不擇手段地追求私慾成為主流。經濟騰飛,貧富懸殊,假貨盛行,騙術層出不窮,是後30年社會的主要發展趨向。而掌權者全無意願要建立機會平等的法制,所有施政都是權宜,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是以暴力與假話去維繫穩定。建國初期的平等理想,民主追求,道德遵循,已全部被埋葬了。
不分前後的60年,是怎樣不分?甚麼是一以貫之的?只有一個字:權。權就是一切。權就是從前30年到後30年的一切罪惡的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