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廠」憶舊 - 李純恩

「山寨廠」憶舊 - 李純恩

現在常見「山寨」一詞,但凡跟正規的,大型的,貴價的相對的東西,都稱「山寨版」。物件如是,人也如是。
「山寨版」東西和人,就是次一等的代表,但又因為其廉價平和,猶如「下里巴人」,受到更廣泛的歡迎和受用。
三十年前,我來到香港,首先聽到「山寨」一詞,那就是「山寨廠」。
那時候,香港到處都是「山寨廠」,其中以電子廠居多,那些老式的居民樓裏,一個單位就是一間廠。
我在香港打的第一份工,就是在一間山寨電子廠裏焊錫。那間電子廠在筲箕灣一幢舊樓裏,就一個幾百呎的住宅單位,老闆是兩個從大陸跑出來的印尼華僑,請了七八個工人,在長條的客廳裏搭了一張長工作枱,工人靠牆而坐,背靠在牆壁,腳往前一伸,會踢到坐在對面的工友。
我在上海做了幾年工人,從未見過這麼小的「工廠」,他們告訴我,這就叫「山寨廠」。
我在那家山寨廠做了兩個星期。每天經過大廈走廊,看見有的居民回家,有的工人進廠,一幢舊樓的內涵非常豐富。那些幾個人的山寨廠生產的電子零件,隨時行銷歐美。
那是很奇特的一個時期,工人難求,根本不知道失業為何物,東家不打打西家,南家北家還等着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