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浮、沈 - 李碧華

升、降、浮、沈 - 李碧華

《神農本草經》中指出:「藥有酸苦甘辛鹹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博大精深學問。一般人認為中藥比西藥溫和,是因為配搭得宜,有緩衝餘地,不傷身體。
我們有病痛經驗,快速見效當然是一針或正中要害之西藥。不過調理滋補食療,還是中藥漸進式比較舒服。
一回在書上見中醫藥物起作用,在人體內有「四個趨向」──聯想,這也是外來力量對我們身心的影響,包括人、時間、地點、運勢、因果。這些都是牽引着步伐的元素,也許大家沒留意,不相信,甚至不在乎,但某些時候故事改寫了。
「升」:是上升、提升之意。治病勢下陷之藥,升陽、發表。亦即苦盡甘來否極泰來的推進。
「降」:下降、逆行。看來消極,但下行向裏的藥,每可清熱、瀉下,把負因子排走。
「浮」:輕浮、上行、發散。病位在表,散之吐之,不必入心入肺,解決得灑脫等於自保。
「沈」:重、沈、下行。病位在裏,便要收歛、平伏、阻截。嚴重的內傷,同時得靠自力更生。
我們明白,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便分清上、下、表、裏,再以升、降、浮、沈方式一一化解。心病還須心藥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