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場世紀金融海嘯,促使環球經濟核心西向東移,在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前夕,全球市值第二大銀行、本港股民不離不棄的「獅子行」滙豐控股「回歸」香江。其法律註冊地雖仍在倫敦,但標誌着業務靈魂的「中樞神經」、集團行政總裁主要辦公室,將於明年2月起遷回香港。滙控旗下滙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則淡出前台,專注內地及台灣市場,其職位由集團重量級二號人物、滙控行政總裁紀勤,從倫敦回港坐鎮督師,成為大中華市場的總指揮。 記者:劉美儀
是次乃滙控自1993年正式將總管理處遷冊倫敦以來,集團最重大架構變動。滙控全體董事自本周四起一連兩天,在港舉行董事會,昨議決通過歸航大計。
自05年5月起擔任滙豐銀行主席的鄭海泉,則繼續出任滙控董事,日後轉任滙豐中國董事長及台灣區主席;雖然這位滙豐逾140年來首位亞太區華人主席將卸任,不再是香港「阿頭」,但分析相信,他仍很大機會以管理層身份,見證滙控在內地上市的歷史時刻。
無意部署遷冊回港
對於行政總裁常駐香港,滙控主席葛霖坦言,是配合滙豐以亞洲區為龍頭,聚焦新興市場的策略定位,「亞洲已成為全球動力核心」,滙控此舉乃合乎邏輯發展。有關構思,集團已談論了數年,但他承認,認真研究是「始於金融海嘯發生後」。今後滙控將有香港和英國兩個主要根據地,惟法律註冊地仍在倫敦,他指選址英國是「恰當做法」,又重申集團無計劃或藉是次行動,為未來總部遷冊回港鋪路。
滙控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表達在內地國際板上市的意向,市場預期,集團最快明年下旬,成為首批登陸A股的跨國企業。被問及是次行動,是否與內地上市計劃有關,冀增加區內股民對集團的投資興趣?葛霖否認兩者有關連,指滙豐並無「刻意取悅股東」或「營造公眾形象」。
是次「回歸」成長搖籃地,葛霖表示,「從沒忘記滙豐名字的由來」,乃「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標誌着銀行與本地土壤的聯繫,他自己曾在港工作逾10年,他與女兒(曾在港接受教育)生命中的一部份,已深植香港。
特首發聲明表歡迎
將成為香港「阿頭」的紀勤更真情流露,以半鹹不淡的廣東話說「好開心嚟香港」作開場白;他指行政總裁辦公室常駐香港,可加快決策過程,但不肯回應從長線看,集團總部會否有一天遷冊回港的可能。隨着昨日涉及董事層面的連串高層調動後,他說下周將有更多中層任命的調整,會作內部公佈。
特首曾蔭權昨發表聲明,歡迎滙控集團行政總裁主要辦公室由倫敦遷往香港,又說集團行政總裁常駐香港是銀行的重要舉措,凸顯本港在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表示,滙豐的決定反映該集團業務會聚焦於區內新興市場,同時亦加強香港與滙豐集團獨特和持久的聯繫。
王冬勝接替霍嘉治
身兼銀行公會主席的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在新安排中亦更上層樓,獲集團委任為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接替霍嘉治。
因03年斥巨資購入滙豐融資,令北美次按及信貸問題成為過去兩年拖累滙控業績的毒瘤;今年,滙控更要自87年以來,進行首次世紀供股,其間股價一度跌至33元,傷盡股民心。對於目前獅子行是否已康復過來,葛霖指這頭獅子表現「強健」,但環球經濟依然困境重重,不能掉以輕心。
紀勤簡歷(MichaelGeoghegan)
1953年
10月4日出生於英國溫莎郡,在英國及愛爾蘭接受教育
1973年
加入滙豐,先後在南北美洲、亞洲、中東及歐洲工作
1997年
3月起負責集團巴西業務,同年獲委任為滙控集團總經理
2000年
1月起掌管滙豐所有南美業務,出任集團地區委員會主席;10月出任滙豐投資銀行巴西總裁
2003年
獲英女皇頒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表揚其在巴西推廣英國業務的貢獻
2004年
1月出任英國滙豐董事兼行政總裁,同年3月出任滙豐控股董事
2006年
5月26日出任滙控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
2月將出任滙豐亞太區主席,主要辦公室由倫敦遷往香港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滙豐高層變動概況資料來源:滙豐控股
葛霖
原有職銜:滙控集團主席
新職銜:滙控集團主席
紀勤
原有職銜:滙控集團行政總裁
新職銜:滙控集團行政總裁兼滙豐亞太區主席
鄭海泉
原有職銜:滙控董事兼滙豐亞太區主席
新職銜:滙控董事兼滙豐中國董事長和滙豐台灣區主席
霍嘉治
原有職銜:滙控執行董事兼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
新職銜:滙控執行董事兼集團個人理財及工商業務主席
歐智華
原有職銜:滙控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資本市場與環球投資管理行政總裁
新職銜:滙控執行董事、環球銀行資本市場與環球投資管理行政總裁兼滙豐歐洲及中東區主席
范智廉
原有職銜:滙控財務董事
新職銜:滙控集團財務總監兼風險與監管事務執行董事
王冬勝
原有職銜:滙豐銀行執行董事
新職銜: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兼滙控常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