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巿跟其他投資產品一樣,不會只升不跌,因此就算對用家而言,雖說以自用為主,但眼見樓巿升幅可觀,不少也按捺不住,沽出套現;對他們而言,長線仍看好樓巿,因此何時再入巿,就成為至關重要的決定。
未及入市要捱貴租
現時有部份用家於去年中前將自住單位沽出,但在金融海嘯後,又未能及時補回單位,結果樓價持續高企不下,租金也因不少業主轉租為售後持續上升;對該等業主而言,不高價補回單位就要捱貴租,這將是一個兩難局面。
物業不像股票,錯賣後高價追回風險高,因為現時中小型住宅樓價也真的不算平,倘不幸摸頂追回單位後,樓價下挫,那麼先前賣樓所賺的利潤,就全部煙消雲散。
因此該等業主宜將賺價作為租金補貼,又或將之投資於穩健的股票或高息外幣上,這樣以戰養戰,更符投資原則。
調整幅度深淺難料
現時要估中樓價何時會調整,調整幅度有多深,這實在太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現時主宰樓巿的,不再是供求或本地經濟增長,反之中國財經政策及外圍經濟走勢,才對現時樓價升跌的趨勢有話事權。
因此國策不改,外圍環境無逆轉,那麼現時的樓價仍可企穩,因此要補回單位的前業主,現時仍要稍等。
劉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