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朝拜 - 邁克

有幸朝拜 - 邁克

七十年代終於看到《野孩子》,地點是柏克萊加州大學外面電報路一家二輪影院,名字忘了,全盛期由寶蓮基爾策劃節目,我搭的是尾班車,舵手當然老早換了人。那種文化氣息濃郁的草根放映場地,現今巴黎還健在,除了第五區,連香榭麗舍的橫街也有一間巴爾扎──不過既然寄生於遊客如鯽名店林立的富貴地段,草根味是萬萬不能保存了,假如座位有疑似跳蚤活躍的迹象,住左近那些身光頸靚的老太太是不會幫襯的。
巴爾扎開場前老闆總出來演講,多謝大家忠誠捧場,順帶介紹其他近期放映的影片,希望在座諸位撥冗賜教。天天風雨不改以親情拉攏觀眾,恐怕全世界只此一家,所以每次他以「同一部電影在多處放映你會選擇去哪家戲院看?」作結案陳辭,我都不吝高聲呼喊他經營的寶號。那時柏克萊某些小戲院,也作興用相似的手法催促互動,我很記得《野孩子》破處的一天,賣票的職員就兼負表演伙記慢打鑼重任,站在小貓三四隻的觀眾席主持有獎問答遊戲。問題簡單到近乎白癡,「你們即將看到的這部電影由誰導演?」之類,連問兩次全場鴉雀無聲,本來便逼上梁山的他窘得雙頰發紫,我看實在下不了台,只好舉起羞澀的小手。獎品不過是張戲票,小小意思袋進袋裏一樣興高采烈。寵壞了的新生代要什麼有什麼,光碟已經幾乎包羅萬有,網絡還免費派大包,大概很難明白黑暗時代左盼右盼、望到頸長才有幸朝拜的觀影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