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終於出現較似樣的回調,但跌市元凶卻有點出乎意料之外。我一直都是緊盯美滙指數變化,但昨日卻忽玩周小川的言論。老實說,以內地目前的形勢,一定是邊扶邊壓,目的是取其中庸發展之道,所以早已預計了兩周一小次、一月一大次的「微調」舊調,估不到今次可借勢推低港股。
當然,除了周氏的言論外,華府退市陰影都有些影響。退市早已放風,市場亦估計會是循序漸進地進行,不過當要向下炒時,自然將負面影響放大。港股技術上或會再試20800水平,但三幾百點的跌幅仍未可確認是轉勢,不過心中一直擔心美元會突然殺上幾日,加上又遠行在即,高位略作減磅。
中冶跌完更值博
昨日的跌市動力集中在內銀股,早前內銀A股急回時,工商銀行(1398)及建設銀行(939)無動於衷,昨日才跟隨。內銀股的走勢是轉弱了,但料仍有一批短錢會炒波幅,因此再調下來可短吼。吉利汽車(175)昨日逆市走強,可留意略為落後的東風集團(489)。
新股熱似乎急降溫,一來是中國中冶(1618)做得太肉酸,二來是下周上市的華南城(1668)及匹克體育(1968)的配售結果有點驚人,聽聞篤手指攞配售的起碼中6成,有中冶前車可鑑,其他跟隨上市的新股不論配售或IPO隨即抽飛。中冶做得這麼差,傳聞是配售中籤比率高於3成,由於有些是篤手指,沒錢交收等於無險可守,焗住要即日止蝕,因此,估計中冶走勢有機會是國藥控股(1099)的翻版,弱者的倉被收了後再行炒上,因此中冶後市反而可博。
坦白說,一直以來,配售股份通常好嘢不會配畀你,配得畀你預咗中招居多,因此自己即使有渠道攞配售,但很少主動申請,因為實在太明白遊戲規則了,自己多是按情況以IPO出擊,風險可以自行管理。故此,日前在本欄已指出,玩新股不應本末倒置去計孖展成本,而是看自己可承受的風險。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