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低迷,失業率高企,政府叫人創業,沒想到中證監也來回應。中國創業板未真正運作,已在平靜的中國股票市場和股民中,帶來一陣清新空氣,但這能「爽」多久呢?
筆者周二有幸陪同友人,到廣州一家證券公司,開立在中國醞釀了11年之久的創業板投資戶口。國內形容為踏上「納斯達克之路」。我們進入這家國內最有名的證券公司後,3000多方呎的辦公地方,每個角落都是有關創業板的宣傳海報,還有投資這板塊的運作程式、開戶要求等。以為國內證券公司會像香港一樣人山人海,沒想到工作人員的數目,還比當時在店內的客人多,所以我們馬上就可辦理手續。
工作人員核實友人07年已開立的深圳交易所投資戶口資料後,驚訝表示,友人沒有填交一份應該在07年開戶時要填的文件。友人這個戶口已炒得「死去活來」,現在還說手續沒有辦好!筆者心中慨嘆這是國情。友人氣定神閒問工作人員會否影響開立創業板投資戶口,答案好簡單,現補回有關文件就可以。
除了這份候補表格,只看到兩份風險評估和風險責任的文件,都是一些要求申請人確認明白甚麼投資、退市、損失之類的潛在風險。還有不到20條問卷,用以測試投資者屬於能承受低、中或高風險型的投資者。短短3分鐘內,友人已把所有文件填妥,工作人員也迅速的蓋章受理,說戶口兩天後開通。
友人申請創業板戶口的過程中,無論是文件或宣傳,國內監管機構都在提醒投資者注意板塊風險,無他,就如股民對這個板塊的期望,都是炒他一把,撈他一筆。這心態,恐怕無論政府如何苦口婆心,「年紀尚小」的中國股市和股民,看來又會山雨欲來。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