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是常見的心臟疾病,當中尤以心房纖維性顫動(心房纖顫)最為普遍。心房纖顫的病徵是心室搏動過快及不規律,本港約有1%人口受此疾病困擾。當中尤以長者的發病率最為普遍,本港65歲以上的人士中,估計約有7萬人患有此症。心房纖顫會引致心悸、心衰竭和中風,患者需經常入院接受治療,其死亡率亦較高。
只需按鈕便能準確
數年前,有醫學研究發現心房纖顫是由肺靜脈的電脈衝流向心臟所引致,若能阻截這個現象,便可消除甚或治癒心房纖顫。現時醫生可導入細小的導管至心臟,發放定量的射頻,以堵截電脈衝從肺靜脈流到心臟。惟它所使用的導管只有單一端頭,以點對點方式發放射頻,手術需要五至六小時才完成,其成功率亦只有約70%。
最新發展出來的射頻消融技術能快速、靈活及有效地治療心房纖顫。此技術使用多個電極導管,能同時或分別發出射頻至任何或所有電極。醫生只需調整導管的形狀,便可啟動(或關閉)個別電極。導管設計亦適合進入肺靜脈,能有效和安全地進行消融術。新技術使用較少能量,且首創讓醫生只需按鈕便能準確地控制消融的深度。
相較以往的方法,新治療方法平均所需的手術時間大大縮減了一半(約需兩至三小時),超過80%的患者於術後三個月內,在沒有服用藥物的情況下,皆沒有再次出現心房纖顫,可見嶄新療法更為優越。
隔周四刊出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心臟科主任余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