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港台原地踏步的荒謬 - 盧峯

蘋論:港台原地踏步的荒謬 - 盧峯

特首曾蔭權先生領導的特區政府雖然未真正成為跛腳鴨政府,但從港台再次原地踏步,未能成為公營廣播機構來看,曾特首的特區政府至少成了一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畏首畏尾政府;任何具爭議性的政策、變革它都只懂避之則吉,胡混過去,政改如是,港台改革也如是!
把香港電台從官方電台變成真正的公共廣播機構早在八十年代已在醞釀,公眾對建議相當支持,當年行政局更已決定上馬。只可惜北京當局堅持未來的特區政府要擁有本身的廣播機構,不贊成港台獨立及變成公共廣播機構,計劃才無疾而終。特區政府成立後,前特首董建華及不少人大政協不斷批評港台立場偏頗,有的更指港台節目「陰陽怪氣」,要求把港台變成中央電視台般的喉舌。
這些不恰當的政治壓力雖然未能迫使港台就範變成政府喉舌,但公眾及港台員工因此更清楚明白港台該脫離政府成為獨立的廣播機構。正是在這樣的認識及期望下,接替董建華為特首的曾蔭權不得不委任專責委員會檢討公共廣播政策,為港台另尋出路。
誰知道檢討歸檢討,報告歸報告,曾特首及他的行政會議最終的決定是一切不變,原地踏步,回到二十多年前的模樣,放棄成立真正的公共廣播機構。這樣的決定清楚反映曾特首及他的政府一味畏難怕痛,怕惹起親北京政界人士以至北京在港力量的非議,無視社會的訴求及需要,無視獨立公共廣播機構可帶來的貢獻及好處。
無疑,過去多年來港台仍能基本保持編輯自主,沒有淪為官方的喉舌。然而作為政府部門的港台其實很容易受到特首及政府高層官員的政治影響,例如政府可以在人事上及資源上向港台施壓,或用有關手段「教訓」不聽話的人。要更好的保障港台的獨立性及編輯自主,要從根本避免港台變成官方喉舌,讓港台成為獨立的公共廣播機構是唯一的選擇。曾特首為何放棄這個讓港台永遠不會變成喉舌的安排呢?
此外,香港政治將隨着政制開放及民主化變得越來越壁壘分明,黨派利益及色彩越來越明顯;再加上曾特首公然打出親疏有別的旗幟,超越黨派及政黨利益的機構包括傳媒變得更不可或缺,更有必要。若果能及時讓港台蛻變成英國廣播公司(BBC)那樣中立、超黨派的公共廣播機構,香港社會便可以保留一個讓不同黨派公開公平地討論政策的平台,香港社會便可以保留一個讓不同政見候選人發表政見的平台,不用擔心一黨獨大,不用擔心有錢或當權的政團扼殺少數人的聲音。
現在,曾特首及特區政府拒絕讓港台成為獨立公共廣播機構,硬把港台留在政府體制內。這不但不利於港台發展,不但令港台繼續面對政治干預的陰影,對政制進一步發展也是弊多於利的!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