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宣佈香港電台可恢復招聘公務員,以應付未來的服務需求。香港電台現時逾四成員工以合約形式聘用,部門已連續44個月被凍結招聘公務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栢志高表示,會按照程序公開招聘,合約員工要與其他應徵者一起競爭,沒有優先獲聘權。有員工認為,政府復聘公務員有助挽回士氣,但他們更關心編輯自主問題仍未明朗。
合約員工佔四成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昨表示,由於港台肩負公共廣播機構的使命,將獲新資源以加強運作及擴展服務。政府批准港台恢復招聘公務員,以填補職位空缺。目前按合約條款聘用的公務員,也可根據既定程序,轉為按長期聘用條款聘用。非公務員合約僱員也可按既定政策,申請有關空缺。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支持復聘公務員的決定,認為此舉有助港台發展。港台現有764名員工,公務員僅佔451人,其餘四成人,即313人是非公務員合約工,合約工的比例更按年增加。雖然政府06年起恢復各部門的招聘公務員工作,但港台一直未獲解凍,工會一直擔心,數年後合約員工人數多過公務員,影響部門發展。
事實上,港台的合約員工種類繁多,包括「附帶」有公務員職位的合約工,例如「合約助理節目主任」,也有沒附帶公務員職位的普通合約工。此外,政府03年招聘了15名以「三加三條款」僱用的助理節目主任,11名仍然留下的員工,今年4月已工作滿六年,但仍未正式過渡成公務員。
憂工作彈性不足
胡世傑是其中一名受影響員工,他昨稱,目前仍未知道新的招聘程序,既然政府宣佈解凍,他會再向部門了解,何時才能將他正式納入公務員體系。他認為恢復招聘有助穩定軍心,但港台編輯自主問題仍未明朗。有員工也關心港台仍是政府部門,又是傳媒機構,擔心日後工作時彈性不足,難與商業機構競爭。
另一合約員工曾智豪已續了九年合約,他對部門可恢復招聘公務員表示歡迎,也不擔心由他主持的電視節目《頭條新聞》受到威脅。
檢討得個桔
【本報訊】過去四分一世紀,香港電台的角色爭議,對港英殖民地政府以至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同樣是敏感政治問題,港府三年前成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檢討本港公共廣播服務,但最終原地踏步,維持港台政府部門地位不變。檢討委員會成員梁天偉揶揄結果「得個桔」。
港英政府1985年公佈《廣播事業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提出將港台獨立和公司化,1988年廣播處長張敏儀宣佈,港台將成立董事局,朝一個半獨立公營電視台邁進。當時所有重大事項都須交由中英兩國磋商,中方反對建議。1994年文康廣播司蘇耀祖正式承認,由於政治氣候不適宜,宣佈擱置港台公司化計劃。
節目批評政府
回歸後多名親北京政界人士猛烈批評作為政府部門的港台不斷挖苦中國政府及特首董建華等,時任政協常委徐四民更點名指摘港台節目《頭條新聞》「陰陽怪氣」,促請港府檢討港台角色。
政府06年成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倡設全新公共廣播機構,但否決港台過渡成為此機構的可能性,引起港台員工遊行抗議。去年立場保守的資深傳媒人黃華麒獲委任接替朱培慶擔任廣播處長,聲言首要改善港台管治。
今年7月300名港台員工環繞廣播道遊行抗議,不滿政府對公共廣播服務檢討一再拖延。梁天偉昨引述其他委員表示,經歷14個月的諮詢及撰寫報告的工作,最終結果是「得個桔」,但尊重政府決定。
港台角色爭議事件簿
1985年:港英政府發表《廣播事業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提出港台獨立及公司化,惟遭中方反對而不了了之
1997年:多名親中人士猛烈抨擊港台挖苦中國政府及特首董建華,政協常委徐四民狠批港台節目《頭條新聞》是「陰陽怪氣」,促政府檢討港台角色
2005年:曾蔭權在競選特首時,提出港台應檢討製作方針,避免與商業機構競爭。其後港台決定停播賽馬
2006年:政府成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研究本港公共廣播機構發展路向
2007年: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發表報告,建議設全新的公共廣播機構;200名港台員工遊行抗議,爭取過渡成為新公共廣播機構
2008年:政府委任資深傳媒人黃華麒任廣播處長,接替因「攬女」提前退休的朱培慶
2009年7月:300名港台員工遊行抗議政府拖延公共廣播服務檢討,阻窒港台發展
昨日:行政會議通過港台維持政府部門地位不變,否決港台獨立,並設顧問委員會監察港台節目發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