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河水犯井水」聲中河蟹橫行 - 李怡

蘋論:「河水犯井水」聲中河蟹橫行 - 李怡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一句「配合和諧政策」導致女青調走大澳社工謝世傑,干預了社工的專業尊嚴,也涉及濫用權力。內地網民將「和諧」稱之為「河蟹」,確實有幾分道理。因為所謂維護「和諧」,等同於壓制弱勢抗爭,讓掌權者像蟹般橫行無忌。
曾德成是回歸以來,第一位以左派出身及工作背景,進入政府執掌政策局的高官。其他參與建制的左派人士,大都只是擔任兩會議員或特首辦、中央政策組顧問之類角色。曾德成上任之初,即發作左毒,惡形惡相地在立法會對新議員陳方安生作人身攻擊,擺出官老爺的架勢,不但不接受立法會議員的監督,更高踞他應對之負責的議員頭上,指手劃腳,令人印象深刻。
兩年後,他繼續發作他從左派機構習染而來以權壓人的脾性,涉嫌干預專業社工,引來周日逾千社工與市民上街,成為繼03年高呼葉劉下台之後,第一個被市民上街要轟之下台的政策局局長。
不要低估曾德成事件,它實際上告訴我們:由港英時代留下的港官治港,轉為由左派治港,會是怎樣的面貌?各階層市民,各行專業,會受到怎樣的對待?
左派治港,已在中央的治港議程之中。從曹二寶去年提出的由內地從事香港工作的幹部組成「第二支管治隊伍」,到今年黎桂康的「十點協議」,北京清華法律學院副教授程潔坦言中央已改變「河水不犯井水」的態度,積極參與香港的政治發展……種種迹象看出北京當局對插手香港事務將由暗轉明。今年三月,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政協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支援港澳委員在香港、澳門社會政治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本周日,胡錦濤在政協60周年大會上,又重複賈慶林的支援港澳委員在港澳發揮作用的講法。這都顯示,中央介入香港內部事務已是既定政策,而據程潔透露,這是03年以後出現的變化。也就是說,自50萬港人上街抗議國安惡法後,中央已決定「河水犯井水」了。
支援香港政協在香港政治事務中發揮作用,為甚麼就是「河水犯井水」呢?因為港區政協,完全是由中共遴選的。他們不但沒有經過那怕是小圈子選舉產生的過程,而且絕大部份都是由於向北京靠攏才會被選中,而他們也從這個虛銜獲得實惠的政治或經濟利益。由他們積極參與香港的社會政治事務,實等同於由北京直接參與香港事務。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也名存實亡矣。
回歸之始,香港得以保持原貌,實依賴於行政、司法、立法、金融等支柱。夠硬淨的公務員之首陳方安生,未完任期已請辭,顯示行政之柱已崩缺;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雖說已屆退休之齡,而繼任者又是他曾栽培的陳德霖,但退任與繼任的程序與方式,實給市民留下很大的問號,無論如何,市民心中的金融之柱也有所崩缺;早前首席大法官李國能決定在規定退休年齡三年之前請辭,他雖表示對香港司法獨立有信心,但對於是否找到一個像他這樣硬淨的人做首席大法官,市民心中也不無疑慮。
三大支柱有所崩缺。「河水犯井水」之聲音已由暗轉明。而河水中之蟹──河蟹,更由河蟹曾示範如何在香港橫行。市民對香港的信心難免不受挫折。
這時候,若我們不想退縮到像大陸老百姓那樣成為「屁民」,積極支持以23泛民總辭來推動民主,恐怕是市民自保的防線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