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乘數效應力量真不容小覷!坐擁2000億美元資產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場好戲。中投只出資8.5億美元(約66.3億港元),購入新加坡上市的來寶集團14.5%股權,輕易擴大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版圖,在能源、原材料領域的全球供應鏈的各部份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尹燕麗
中投斥8.5億美元購入來寶及其創辦人兼執行長艾爾曼合共1.35億股。表面看不算是耀眼的收購,原來總部在香港的來寶大有來頭,掌舵人艾爾曼87年在亞洲經營鋼鐵貿易,在漫長20年,業務網絡多達40個國家,在巴西經營的糖和乙醇業務、澳洲擁有煤礦,在中國更是前三大大豆壓榨商,佔全國產能的10%。
業務涉農產品礦產
更惹中投鍾愛的是,來寶為農業、工業和能源等多個領域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市場領導者,業務涉及多種自然資源和原材料,如棉花、穀物、咖啡、煤炭、鐵礦石、鋼材及鋁材等。
今次擔任中投財務顧問的摩根大通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表示,來寶業務正是中國目前以至未來最需要的,「除農產品和礦產,你有沒有注意到來寶的碳排放額度業務,還有全球供應鏈管理。」
目前,聯合國氣候峯會正在紐約如火如荼召開,溫室效應成為全球關注話題。前英國首相貝理雅指望,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減排責任。
來寶集團作為全球唯一大型公開上市貿易商行,「碳排放額度」是其主要業務之一,同時為全球最大的「核證溫室減排量」的供應商,擁有超過20%的市場佔有率,「碳排放額度」現已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宗交易商品,可在市場買賣。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中投注資來寶似有深層含義。
碳排放額度可買賣
以禾稈冚珍珠來形容來寶不為過,那麼中投日後如何善用這投資,下一步會否「控制」來寶?該人士稱,「不要表面看」,合作無間也許是較好選擇,中投看中來寶業務與專業營運,艾爾曼的眼光是有遠見,在能源和食品價格上升時,他已購入澳大利和南美的礦山和農場,「中投要來寶的專才,而來寶需要中投的錢財。」
艾爾曼稱,集團注重鞏固及擴大在亞洲國貿易聯繫,來寶亦照顧中投新股東意願,換來是中投日後可助來寶在內地融資場,「肯定是個雙贏交易。」摩根大通說。
中投副總經理汪建熙於今年3月曾指,公司或投資「被低估」的商品資產。來寶不是中投第一項資源性業務投資,近數月中投分別與全球最大私人大宗商品貿易行嘉能可達成投資協議,亦擬入股經營鐵礦石的龍銘,龍銘現有兩名勁量級股東包括厚樸基金與淡馬錫。
來寶集團業務
農業
詳情:可可、咖啡、棉、肥料、榖物、糖
能源
詳情:碳排放額度、清潔油品、煤炭、石油化學製品
物流
詳情:船隻租賃、船隊
金屬、礦石
詳情:鋁、氧化鋁、鐵、鐵合金、鐵礦石、有色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