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華、浸會四嬰一出世斷骨一產婦是助產士 家屬質疑醫護失當報警

廣華、浸會四嬰一出世斷骨
一產婦是助產士 家屬質疑醫護失當報警

【本報訊】四名孕婦早前分別入住兩大著名「生仔」醫院分娩,結果嬰兒一個斷手骨、兩個斷腳骨、一個斷鎖骨,小人兒未足月就要打石膏,狀甚凄凉;四個家庭懷疑醫院失誤,其中一名事主本身是助產士,對於浸會醫院不解釋、不負責的態度非常不滿,其家人昨日傍晚報警求助。記者:張嘉雯、鄧秋英

梁太今年38歲,在內地任職助產士,今次懷第二胎,周一到浸會醫院作產前檢查,發現胎位不正,醫院即時安排她剖腹產子。約四個小時後,醫生向其夫表示嬰兒右腳骨折及移位,但並非先天。梁太在港的親人鄭小姐直指醫院疏忽,「我哋今日嘈咗好耐,醫院都冇人答我哋,到下晝5點幾先見番個婦科醫生,佢淨係話斷腳係手術併發症,問佢點解會咁,佢答我話唔知。」

《右腿骨折》
陳太在廣華醫院剖腹生產,大孖兒子右大腿骨折,院方用布架套着他的腿部。

《右手骨折》
何太月初在浸會醫院分娩,兒子甫出生右手肱骨骨折,須打石膏。

「都畀唔到合理解釋」

院方向家屬表示會為嬰兒做腳托矯正,但不會負責嬰兒的醫療費用,「我哋都唔知佢係咪畀人虐待,醫院係咁迴避、態度漠視、唔負責任,到家都畀唔到個合理解釋我哋,完全唔可以接受。」鄭小姐昨已報警求助。浸會醫院表示,由於梁太的個案已交由警方處理,暫時不會回應。
此外,來自內地的何太,月初以半身麻醉方式,在浸會醫院剖腹誕下幼子,結果兒子斷手,「產後幾小時,醫生說BB右手肱骨骨折,是受外力所傷,要打石膏。院方曾派人叫我們不用擔心BB的醫療費,怎料最後他們反口,我們要自己支付BB多住八天的2萬元醫療費。」院方至今沒有交代嬰兒受傷的原因,浸會醫院至截稿前未回應此個案。

「啪一聲右腿骨斷咗」

公立醫院亦有苦主。懷有雙胞男嬰的陳太7月在廣華醫院開刀分娩,「大孖先出,突聽到『啪』一聲,原來右大腿骨斷咗,有個兒科醫生即刻話可能係玻璃骨,聽完我好擔心!」最後證實大孖並非玻璃骨,陳太丈夫直斥醫生「隨口噏」推卸責任,他又質疑院方沒有兒科及骨科醫生跟進大孖,「廣華先搵三塊尿片墊住隻腳,投訴完再搵布架套住隻腳,好唔專業。」陳家將大孖轉往私家醫院專科求診。廣華醫院回覆指,院方已向家人解釋情況,亦有顧問醫生跟進治療男嬰。
同在廣華生產的王太,與丈夫為內地人,8月以自然分娩方式誕下幼女,兩天後醫生才透露幼女的右鎖骨骨折,「醫生解釋係產道壓迫造成,我唔相信,點解BB出生後唔即刻講?」廣華醫院回應指,助產士兩日後為女嬰洗澡,才發現其右鎖骨骨折。根據醫療文獻記載,嬰兒在分娩過程出現鎖骨骨折情況約1%,醫生已轉介其女兒接受物理治療及到兒科門診覆診。

專家之言:嬰兒骨骼易折亦易癒合

婦產科醫生解釋,出生後骨折的情況在足月嬰兒身上並不常見,但若胎兒天生骨骼有問題、胎位不正或早產,醫護人員為了保全嬰孩生命,盡快完成分娩,可能會拉傷嬰孩手腳。有兒科醫生及骨科醫生呼籲家長毋須過份擔心,因為嬰兒骨骼雖容易折斷,也容易癒合。

早產或胎位不正也易斷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指,足月嬰兒不常出現骨折,若嬰兒有先天骨骼或關節問題,例如「玻璃骨」,出現骨折的風險較高,其次是胎兒胎位不正,「好似打橫瞓、patpat向下,都可能拉傷手拉傷腳。」此外嬰兒早產,手腳關節脆弱易斷,也容易受創傷,「仲有一種情況就係開刀救命,例如BB心跳唔好,用鉗都出唔到;BB即刻要出世,要緊急開刀,就可能會拉斷。」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指,嬰兒的骨骼天生脆弱及幼細,容易折斷也容易癒合,「父母唔使咁擔心,BB骨易康復,長大後可正常做運動,問題不大。」骨科專科醫生高永文指,嬰兒骨骼柔軟,「只要位置唔好移咁犀利,可以好快生番,一般唔係咁難癒合。」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