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滬上市集資研准滙境外

外資滬上市集資研准滙境外

【本報訊】市場靜待上海交易所草擬的境外公司上市規章總則草稿出台之際,消息透露,上交所近日向內地合資格擔任A股保薦人及承銷商的大型投資銀行,進行非正式口頭諮詢,並就國際板法規與市場中介人初步交流,內容包括對境外公司內地上市的集資規模、上市資格,以及企業集資後資金本土留用抑或滙出境外等項目。據悉,監管機構傾向要市值達500億元人民幣或以上的公司,才符合國際板上市資格,但詳情仍待公佈的草稿為準。
消息亦說,監管機構初步對境外公司在滬上市後,人民幣集資淨額處理持開放態度,即企業可將人民幣留在境內使用,亦可兌換成外幣滙出境外。

人民幣滙率壓力有限

因目前人民幣仍處升值勢頭,售滙(即買美元沽人民幣)需求非常有限,外資企業將人民幣換成外滙流出,對滙率不致構成壓力。
至於在國際板上市的公司資格,據悉,在口頭諮詢過程中,當局亦查詢中介人對公司是否必須在中國有業務營運,以及其市值門檻等意見。消息指,上交所擬傾向企業的市值要求,最少達500億元人民幣,但未必規限一定要有內地業務,否則像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已向上交所表達意向的企業,便不符上市資格。

企業巿值須逾500億

市場預期,上交所草擬的總則草稿最快下月出台,進行公開諮詢。《上海證券報》昨引述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范永進上周末在華文傳媒論壇上答問時表示,滙控(005)在內地上市的籌備工作處於正常推進中,上交所亦對其上市進行研究中,惟最終結果要由交易所及證券監管部門決定。
報道指出,滙控早至06年已對A股上市表達興趣,市場估計,集團爭取明年下旬登陸上交所,集資額介乎30億至50億美元;滙控極可能成為紅籌回歸後,首批在內地上市的外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