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投資產品的溢價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投資產品的溢價 - 李兆波

有畢業數年的學生在銀行工作,正考慮置業,但會等候一下。他已是畢業生中較有能力置業的一群,因為MT職位(管理見習生ManagementTrainee)的起薪點較高,面對高昂的樓價,負擔能力有限,不立即置業,是因現時物業價格存在頗高溢價,即比起真實價值高。
物業有溢價不一定是壞事,有人說香港物業價格比國內高,因香港有較完善法制,遇到要召喚消防、警察時,他們很快便到,反映了增值的元素。
不同地點、間格、面積、樓層、景觀的物業,都有不同價格,有置業經驗的人會留意,發展商、物業質素及管理都會影響溢價,如某發展商以質素及管理嚴謹聞名,其物業價格一向較其他發展商高。

溢價越高越受追捧

溢價是否合理見仁見智,溢價卻無處不在,每天廣東道都有大批國內遊客排隊買名牌袋,袋本身只是死了動物的皮革,卻賣上過萬元一個,當中就是溢價。有些人就是越高溢價越買,因既保值又可顯身價。
香港工資比國內高,也是溢價原因。香港人效率高,英語能力及國際視野較佳,所以可賺取高溢價薪金,但這優勢正減少,溢價也在下降。
有買認股證的人認識認股證的溢價,溢價會隨時間、股價等而變化,今日付出的溢價,明天未必可保持。當然認股證有到期日,會變成廢紙一文不值。溢價變化可用於物業,隨着時間消耗,或附近景觀變化,溢價會減少,人也有溢價,能否在當紅時賺取利潤是關鍵。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