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越來越多家庭飼養寵物,但貓狗等寵物可能會傳染弓形蟲,令懷孕婦女誕下畸胎,故不少人懷孕後會選擇棄養寵物。有婦產科醫生指,只要注意飲食衞生及避免清理接觸貓隻糞便,並經常接受檢查,孕婦其實可以與寵物共存一室。
記者:梁德倫
近年不少報道指,懷孕期間若有飼養貓狗等寵物,有可能從牠們身上感染寄生於細胞的弓形蟲,導致畸胎甚至流產等嚴重問題。婦科專科醫生葉承楷表示,除了貓隻會傳染弓形蟲外,進食未經煮熟的肉類甚至未經消毒的奶類等,都可以感染弓形蟲。
葉解釋,貓隻是弓形蟲最理想的寄生宿主,受感染貓隻的腸道會有弓形蟲,故貓隻的糞便裏會藏有弓形蟲的囊合子,一般在兩至五天內就會具傳染性。他說,若人體吃下受貓糞便污染的食物、水、甚至灰塵等,就有可能受到弓形蟲感染。
婦女在懷孕初期受弓形蟲感染的風險較低,但懷孕後期感染率較高,葉承楷指出,懷孕初期雖然感染率較低,但由於胎兒正處於發育階段,大部份器官都未成形,故如胎兒從母親中感染弓形蟲後,可能出現嚴重後果,例如失明、腦積水、體格較差及智力遲緩等,甚至令產婦流產。
他解釋,在懷孕首三個月染病的胎兒,會有四成出現上述嚴重損害,但懷孕最後三個月者,則不足3%胎兒會受到嚴重影響。外國研究顯示,每1,000名受弓形蟲感染的孕婦,約有六人會出現畸胎問題。
應定期作抽血檢查
感染弓形蟲後患者終身都會有抗體,即可免疫,葉承楷建議家中正飼養貓隻的孕婦,不一定要遺棄寵物或轉託他人照顧,只需注意日常衞生,如抱貓後必須洗手,並避免接觸或處理貓糞便,應由他人每天清理貓隻糞便及貓砂盆。此外,孕婦也不應吃生肉或未經百分百煮熟的食物,如煙熏火腿及未消毒奶製品等。
大部份受感染的病人由於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少數人會有發燒、淋巴結腫大,故孕婦可定期抽血檢查,並接受超聲波檢查確認胎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