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曾德成與社工謝世傑的風波,擾攘逾月,終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千人遊行抗議。事件後民政事務局卻發表聲明,堅持個別對局長的「河蟹」指控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毫無實據。
千人上街,仍然只叫做「個別」?無疑這是對比未上街人數而下的定論。可有很多事情,是關乎其重要性,而不能隨便量化的。從環球貿易廣場墮下慘死的工人,數不及千,只有六人,對比未死的人,更是蠅牛之別。然而民政事務局敢不敢界定他們為「個別」?連曾特首也表示「意外一宗也嫌多」,可見事態之嚴重,不能忽視。現在民政事務局卻在毫無根據下,把市民的不滿聲音隨便定性為「個別」事件,這不是河蟹橫行是甚麼?
女青手法讓人懷疑
事件在上月初被揭發時,民政事務局發言人已承認,曾德成曾經向女青年會提及大澳鄉事委員會的信函,希望女青高層能配合該局的和諧政策。女青總幹事陳麗歡在本月承認局長曾「笑笑口」提起事件,但只成為該會調走謝世傑的其中一個很小的因素。
可是,如果曾德成和諧地提起「大澳唔係好和諧」,這只是隨便閒談,而不是民政事務局所講的要求女青配合。而如果民政事務局所言非虛,那麼陳麗歡的言論必有所隱瞞。無論是那一方對,曾德成都脫不了關係。
一個官員,職位越高,言論越有份量,不是關上了門,說話就會沒了輕重,失了分寸。大澳鄉事委員會的投訴,都不過是書面陳情,女青卻感事態嚴重,要盡快處理。然而曾局長親身到臨,當面提起事件,區區女青卻敢當作笑語一番,只視為一個細微因素?這種輕重不分的處事手法,難免讓人懷疑。
而且笑也有很多種,有一種就叫笑裏藏刀,表面和諧,暗藏殺機。「笑笑口」提起事件就是能目睹的表面和諧,要求配合卻是看不見的那一張能放能收的刀。
還記得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嗎?這位前財政司司長在○三年《財政預算案》公佈增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後,被發現早一步購入了一輛凌志而沒有申報,被質疑有避稅之嫌。雖然梁強調只是無心之失,卻始終不能平息民憤,最終黯然下台。對,他可能真的只是一時大意,在敏感的時候做了一件不恰當的事,但這並不是能開脫的藉口,因為這種事件,同樣是一宗也嫌多。
曾德成必須負責任
今次的曾德成事件如同翻版,在女青高層正要處理大澳鄉事委員會投訴的敏感時期,曾德成卻不避嫌隙,提及事件。不論他是真的有心施壓或無心吹水,這種行為已不恰當。有心無心,他都必須為謝世傑離職女青的結果負起責任。
梁錦松知錯能改,最終捐出稅差的雙倍金額「補鑊」,曾德成卻連一句道歉也欠奉,民政事務局還敢強辭說沒有實據,知羞不知羞?
大澳鄉事委員會幾封投訴信,投訴謝世傑破壞該區和諧,女青便把他調職。現在一個強調和諧的局長挑起了社工界千人遊行,市民議員皆有投訴聲音,破壞的和諧豈止一區!不只大澳,整個香港都「唔係好和諧」。那麼曾局長,在情在理,是否也應該自動辭職,平息民怨?
果醬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