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澳門立法會選舉的確讓人大開眼界。在選舉日當天,有候選人公然為選民提供「一蚊」任食自助餐,有企業為員工提供免費餐飲然後安排他們投票;至於用旅遊巴及各式車輛接送選民到票站投票更是常態,幾乎所有候選團隊都免不了。對於習慣選舉規管較嚴格的港人來說,對於嚴防買票、種票行為的港人來說,澳門今次立法會選舉着實有不少可議、及不妥當之處。
此外,大量的廢票,選舉規則不完善都引起候選人的質疑及不滿,也帶來爭議。這些都需要逐步改善,逐步修正。
儘管今次澳門立法會選舉有不少可疑可議之處,但它至少顯示澳門居民對民主選舉是有憧憬及期望的,它至少顯示澳門選民重視本身的基本權利,它至少比小圈子選舉或欽點式選舉好得多。
應該看到,澳門立法會的民主成份比香港立法會低得多。在二十九個議席中只有十二個是直選議席,其餘十個是功能組別,七個是特首委任的議席。在這樣的掣肘下,即使澳門選民如何踴躍、積極投票,表達意見,他們能影響的議席數目也只是總數的四成左右,澳門特首更可以透過手上的委任權冲淡、扭轉選舉結果、令選民屬意的候選人、政團影響力更單薄。
但是,這種先天性的局限沒有打擊選民投票的興趣及熱情、沒有令選民卻步。星期天的投票人數高達十四萬人,比上屆選舉多出二萬人,投票率更達到六成。只要看到這樣高的投票率,只要看到澳門人的投票熱情,誰也不該說澳門民眾對政治、民主冷感,誰也不該說澳門居民不重視本身的政治權利。
而從投票結果來看,澳門居民的政治背景其實相當多元化。他們當中既有堅決支持傳統親中組織的民眾,也有支持土生葡人的選民,更有不少人願意投票讓爭取民主人權的候選人當選。正如成功連任的澳門立法會議員吳國昌所言,澳門的政治力量其實相當多元、平衡及穩定,大有進一步民主化的空間。而當民眾能一再選出多元化的議會時,根本不需要特首委任幾位議員來再平衡一番。
更重要的是,星期天的選舉讓民眾有機會運用手上的選票表達對澳門特區政府失政的不滿,表達對貪腐情況惡化的不滿。早在競選期間,不同組別的候選人已着力跟政府劃清界線,表明要加強監察政府施政及官員操守。從選舉結果也可以看到,很多選民都傾向支持一向致力監察政府施政的候選人及團隊,都傾向支持打擊貪腐的候選人,澳門民主派能成功增加議席數目就是最好的例子。跟不久前民眾無法參與的特首投票相比,跟不久前連投白票也被質疑的特首選舉相比,今次立法會選舉至少讓民眾有機會吐一口氣,說了想說的話。
是的,澳門該有本身的政制發展步伐及時間表。但從澳門的長遠發展來看,從解決貪腐問題及社會矛盾的需要來看,澳門的政制不應長期停滯不前,澳門也應當逐步朝雙普選的方向邁步。最切實的第一步是廢除立法會內的委任議席,讓澳門立法會成為真正監察澳門政府運作的政治架構而不是特首及特區政府的附庸。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