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急速崛起,尤其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前景更被看高一線。近期市場上有多隻基金出籠,其中不乏中國概念,更有以投資「國策股」作招徠,專家提醒,投資中國基金,最重要是分清基金真正投資在那個市場。此外,主題基金多屬短線炒作,不適宜作長線投資。 記者:黃碧珊、余美玉
市場上有不少以投資「中國股票」作招徠的基金,但一般散戶或會混淆所謂投資「中國股票」,究竟是內地上市的股票,抑或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即H股。基金A、B及C均標榜為「中國股票基金」,但基金A的五大投資項目主要為國內A股,而基金B則香港及國內股票混合,基金C則為H股。
直接投資內地不足十隻
卓域資產管理董事譚紹興解釋,中國股市為封閉市場,外資若要直接投資內地股票,必須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若該基金公司自有QFII投資額度,便可直接投資A股,亦有基金公司透過第三者的QFII額度投資。至於沒有QFII資格,亦未有使用其他公司額度的基金,會透過投資H股或其他衍生工具,參與中國市場。
根據晨星亞洲網頁,中國股票基金類別共有92隻,如撇除交易所掛牌基金(ETF),及同一基金名稱但不同買賣貨幣及派息,餘下約50隻。市場人士指,雖然不少基金有QFII額度,但因國內市場透明度及效率較低,基金經理寧願投放在H股,真正較高比重投資國內市場的中國基金則不足10隻。此外,除小眾中國基金有以長短倉為目標,大部份運用衍生工具僅作對冲之用。
以部份中國基金表現為例,若投資成份以A股及非A股為主作區分,短線以非A股為主基金表現較好,如富達中國焦點基金的3個月回報約17厘,A股為主的JF中國先驅A股基金同期回報僅1.18厘。不過,以3年計,JF中國先驅A股基金回報則勝其餘兩隻非A股為主中國基金。
易形成泡沫風險高
摩根資產管理投資資訊總監崔永昌指,投資基金首要考慮回報,可參考基金過去表現,建議投資中國應以長線為主,投資期最少兩年。若屬於新推出基金,可參考基金經理往績,或比較該基金公司其他類似市場的基金表現。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大中華地區基金分銷主管謝汝康指,因國內市場不設短倉工具,股市易升難跌,容易形成泡沫,故若基金以A股為主,風險甚高,建議參考10年或以上往績。譚紹興認為國內市場波幅大,以A股為主基金,短線可博較高回報,並提醒主題基金以短線炒作為主,如科網股基金、水概念基金,回報僅一、兩年有正增長,不適合長線投資。
買A50慳手續費
譚紹興指市場上的中國基金投資項目相若,表現亦差不多,故宜選擇信譽良好的基金公司。除了零售基金,譚紹興建議可投資ETF,如跟蹤內地50隻藍籌股的A50中國基金(2823),基金管理費較低,而且節省認購及贖回費支出。
部份中國基金五大投資
基金A
建行(939)*、興業銀行、萬科、保利地產、深圳發展銀行
基金B
恒安國際(1044)、煙台張裕、華潤電力(836)、萬科、招商銀行(3968)*
基金C
金山軟件(3888)、雨潤食品(1068)、中國聯通(762)、李寧(2331)、中國動向(3818)
*該公司分別於A、H股上市
資料來源:基金宣傳單張
部份中國基金表現
富達中國焦點
三個月過往總收益:+16.95% 本年迄今過往總收益:+55.83%
一年過往總收益:+39.20% 三年過往總收益:+18.18% 五年過往總收益:+24.04%
景順中國基金
三個月過往總收益:+16.18% 本年迄今過往總收益:+59.76%
一年過往總收益:+42.61% 三年過往總收益:+16.21% 五年過往總收益:+21.34%
法興中國股票
三個月過往總收益:+13.45% 本年迄今過往總收益:+48.92%
一年過往總收益:+33.11% 三年過往總收益:+10.71% 五年過往總收益:+17.62%
JF中國先驅A股
三個月過往總收益:+1.18% 本年迄今過往總收益:+46.33%
一年過往總收益:+6.34% 三年過往總收益:+33.50% 五年過往總收益:-
資料來源:晨星亞洲
新股票基金 以國策股招徠
上證綜合指數從去年低位1706點,回升至昨日收市的2967點,累升74%,從低位回升幅度,勝過其他市場。崔永昌表示,中國持續放寬貨幣政策,並透過內需帶動經濟,增長潛力較好,但須注意國內仍為「政策市」,政策調配對市況帶來波動。
買A股要考慮政治因素
除了可直接投資A股,最近亦有基金以「國策」概念作招徠。建銀國際資產管理最近便推出國策基金,其組合投資部投資董事范頌才指,相比80年代,現時中國國策透明度已提高,在正式推出前會諮詢市場意見,並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故基金經理可跟貼國策。
在決定投資項目前,基金經理亦會查詢該行國內研究部相關國策的影響。由於該行未有QFII額度,基金主要投資H股及可換股債券。范頌才坦言,H股表現,有時未能緊貼A股走勢。
范頌才指投資中國,一定要考慮政治因素,尤其社會民生,如早年油價高逾每桶140美元,中央為保民生,寧願油公司蝕錢,亦沒調高油價。除國內因素,范頌才提醒還要留意外圍因素,因失業率為滯後數據,美國最新失業率仍高企9%以上,對經濟帶來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