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讀:反這反那 清洗異見 沒完沒了

歷史解讀:反這反那 清洗異見 沒完沒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三反五反」和「反右」,是中共建政初期發起的兩場政治運動。前者雖針對經濟領域,但最後被政治化,反右運動更是中共和毛澤東蓄謀清洗異見的一場政治鬥爭,它殃及全國,對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殺傷力,與稍後的文化大革命如出一轍,後遺症迄今未消。
三反是「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簡稱;五反指「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偷工減料、反盜騙國家財產、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起因是中共打下江山後,各級軍政幹部無法抵擋花花世界誘惑,貪污成風,腐敗叢生;而百廢待興之時,商家為牟利不擇手段,倒買倒賣、偷漏稅項,有廠家偷工減料,生產的軍用品殘次,禍害在韓戰前線的官兵。

兩貪污官員 被公開槍斃

1951年底,中共發起聲勢浩大的三反五反運動。首被祭旗者是時任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行署專員張子善,據指兩人貪污挪用公款171億元人民幣(舊幣;中共1955年發行新人民幣,以1元兌10,000元取代舊幣),毛澤東聞訊大怒,批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將兩人公開槍斃。60年來,中共貪官前仆後繼,貪污百萬、千萬甚至數以億計,早已不在話下,因貪被處極刑者,亦已官至國家級領導人。
為深入開展三反五反,一些地方搞刑訊逼供,逼工商戶承認自己不守法。成千上萬工商戶因此一夜被剝奪自由,不少人跳樓自殺,財產充公;事件引發社會不安,中共內部有官員上書直諫,當局於1952年4月下令結束「三反五反」。

三反五反時,上海工商戶排隊向當局交出財產資料。

呼籲提意見 敢言者遭殃

至於1957年的反右運動,更是中共最臭名昭著的政治陰謀。毛澤東以「幫助共產黨執政」為名,呼籲各界提意見。毛澤東的「殷切」召喚,獲得各界響應,掀起「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高潮,批評中共的聲音越來越激烈,有人提出共產黨應該輪流執政。
毛澤東終於忍不住了。1957年5月17日,他拋出文章《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宣告對右派言論進行反擊,言論之爭變成行動,敢言者紛紛被戴上右派帽子。他甚至認為,全國幹部職工中,「右派」比例有5%。「聖上」有此意,各地於是嚴格按此挖右派,一場反右運動轟轟烈烈開始,他毫不諱言坦言,反右是共產黨的「陽謀」,目的是要「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異見者。

著名大右派章伯鈞(中)在反右運動中被群眾批鬥。

150萬人 勞改下鄉被虐

官方承認,從1957年5月到1958年反右結束,全國被劃為右派55萬人,但民間估計多達150萬人。這些右派或送去勞改,或上山下鄉,遭受虐待,不少人因此死亡;直至1978年,當年主導反右的鄧小平重登政壇,反思反右,有所疚愧,於是作出糾錯決定,全國右派摘帽,卻不叫平反,但有六大右派「不能摘帽」,稱他們是毛澤東欽定的,分別是農工民主黨前主席章伯鈞、民盟中央前副主席羅隆基、法學家彭文應、《光明日報》前總編輯儲安平、民盟上海市委宣傳部前副部長陳仁炳及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生林希翎。林昨晚在巴黎病逝。
50年來,當年的右派們歷盡苦難,不少人含寃離世,倖存者亦已風燭殘年。近年來,他們和已逝右派的後人們,發起行動,呼籲中共為右派徹底平反,並作出賠償,但遭中共瘋狂打壓,成為內地近年風起雲湧維權運動中,另類的寃案。
中國組

五十年代初的宣傳畫。

當年口號

「貪污分子睜開眼,兩條道路由你揀,抗拒是死路,坦白可從寬,膽敢不交代,明天要法辦!」
--「三反五反」流行口號

領導人語

「有人說這是陰謀,我們說這是陽謀。」
--毛澤東談反右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