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着重孩子學術成績,也希望他們做人有自信、負責任。有機構掛着「教育」二字舉辦領袖課程,有家長投訴,支付高昂費用讓子女參加課程,機構卻要求學員向友人推介課程,沒成功介紹新人,便不能繼續上課,做法不合理。
謝太3名女兒及譚太兩名兒子報讀1個價值9,800元的記憶法課程,獲贈「理想教育」主辦名為少年夢的「拉闊理想」課程,價值3,600元。謝太表示,少年夢課程分3部份,「拉闊理想」是第一階段,另還有「活出真我」及「領袖之旅」兩階段課程,各需費5,400元,可按次序選擇報讀,對象為11至17歲少年,標榜可讓學員認識自我、提升自信及責任感。
「介紹唔到唔畀上堂」
謝太及譚太感課程對子女有益,均為子女報讀餘下兩個課程。在參與「領袖之旅」初期,子女經常打電話游說友人報讀少年夢課程,謝太深感疑惑:「一問之下,發現導師要求學員『感召』,將課程推薦畀身邊嘅朋友,介紹唔到就唔畀上堂,呢個要求根本唔合理。」
謝太又表示,「領袖之旅」課程共分3個周末舉行,她其中1名女兒因無法介紹新朋友,被拒出席該課程畢業前最後1周兩日1夜的宿營,而譚太兩名兒子也有類似情況。
記者曾以家長身份到訪「理想教育」位於灣仔耀基商業大廈的辦事處,女職員表示有學員在該處上課,但導師當時不在,故將負責人吳先生的卡片給記者,着記者直接向他了解課程。
本報聯絡吳先生,他表示學員如能有效「感召」別人,可提高生命價值,他堅稱領袖之旅所有學員均完成課程,沒「感召」友人不會被終止學習。至於謝太女兒沒出席宿營,他解釋宿營屬額外課程,讓有心求進步的學員出席;而譚太兩名兒子則是中途自行放棄繼續課程。
理想教育無學校註冊
本報向教育局查詢,該局表示並無「理想教育」的學校註冊或臨時註冊紀錄。至於「理想教育」為何沒有學校註冊?是否無牌經營?「教育」二字有否誤導?吳先生解釋「理想教育」是慈善團體,舉辦體驗課程目的是啟發少年認識自我,如硬指「理想教育」是教育機構,並非其責任。本報查閱稅務局網頁,發現「理想教育」確登記為慈善團體。
檔案編號:0823009、0904059
議員意見
提升子女信心方法多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表示,如有課程要求學員推介課程,並以此作為「自我訓練」,做法令人質疑:「推介到新人參加課程,得益嘅係間機構。」他又指,要提升子女自信心,不一定要透過報讀課程:「有好多方法可以提升自信,例如踢波入到波都可以提升自信。」他又表示,教育條例只監管提供教育課程的機構,而上述課程不屬監管範疇,故為子女報讀前,應小心選擇。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