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普人口老化,老人癡呆症患者人數將不斷增加,衞生署研究指,約一成70歲以上長者患有老人癡呆症,但當中只有一成獲確診,大部份患者受症狀困擾,更逐漸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令其照顧者感到沉重壓力。
照顧者感無助內疚
李女士要肩負照顧患老人癡呆症父親的重任,她表示,父親每天呆坐家中,不時忘記有否食飯洗澡,更試過在商場失散,幸最終尋回,「好似照顧個小朋友咁,要好有耐性」。張女士則要照顧患老人癡呆的母親,她稱,母親常懷疑父親偷錢,兩老常為此口角及動武,更曾報警求助,自己的情況也失控,「覺得好無助,夜晚都會喊。」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臨床心理學家吳巧希指,大部份患者仍在社區生活,需要家屬全天候照顧,但患者在行為及情緒上的改變,如對人對事冷漠、疑心重等,都會對照顧者構成壓力,甚至感到無助及內疚,故要學習處理壓力,並尋求支援,有需要時與其他家庭成員分擔責任。
該署長者健康服務與中大曾進行研究,發現本港約有七萬名社區長者患上不同程度的癡呆症,但只有一成患者由醫生確診患病,從而得到治療。衞生署職業治療師溫淑賢指,藥物及適當的照顧有助減低患者的衰退速度,呼籲家人多認識此症,若懷疑家人患病應及早求助,並有不少工具可協助他們照顧患者,例如防走失金鐲、出門提示器以及放大數字的電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