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曲治療改善長者機能一周三次 唱曲聽曲同樣有效

粵曲治療改善長者機能
一周三次 唱曲聽曲同樣有效

【本報訊】打麻雀及耍太極都可以改善老人癡呆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理工大學的研究亦顯示,讓長者練習或欣賞粵曲小調可以改善記憶力及專注力與身體功能。雖然負責唱曲的長者在抑鬱指數減少,但負面情感卻增加近一成,相信是因為擔心忘記歌詞與表現欠佳所致。 記者:鄧愷欣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文偉光表示,研究在06年9月至07年5月於七間老人院舍,選取95名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能力受損的長者練習或欣賞粵曲小調九個月,探討粵曲對長者專注及記憶等認知能力、身體機能與心理及日常生活的影響,相信是全球首次在華人社會進行的相關研究。
文偉光指,研究將長者隨機劃分為唱粵曲小調的「唱曲組」、只欣賞但不唱曲的「聽曲組」,以及沒有參與任何唱曲或聽曲的「對照組」,發現唱曲組長者在聽覺記憶、簡短智能測驗與健康方面的身體功能均較聽曲組和對照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家居生活的自我照顧上,唱曲組及聽曲組的長者也有正面改變。

「要活到老學到老」

文教授稱,雖然唱曲組的抑鬱指標較前減少,負面情感指數卻較前增加近一成,聽曲組的正面情緒卻上升,相信是因長者擔心忘記歌詞,又因為表現而感到壓力所致。日後會再進行較詳細及規模的研究,希望加入唱曲是否可以改善長者心肺功能等內容,亦建議每星期讓長者參加三次,每次約一小時的練習,並讓長者因應自己意願加入唱曲或聽曲組別。
79歲的黃意芳對於在眾人面前表現唱曲深感緊張,但認為學習唱曲後較樂觀,「咁大場面好驚o架,但都幾開心,要活到老學到老。」87歲的余錦機則非常生鬼,還對記者獻唱她在4歲時已學懂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坦言「成日都好開心,大家一齊唱歌都開心!」
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安老服務經理鄭美冰指,該院致力以太極操及麻雀等中國傳統文化,治療長者的認知能力及心理功能;明年2月將於荃灣開設首間「老年癡呆症」日間康復及支援中心,為新界西區長者及家屬提供太極及戲曲等治療。

87歲的余錦機坦言「自己成日都好開心,大家一齊唱歌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