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該太驕狂,但是在面對一些愚蠢的盤詢,人的一生,總要有不屑的時候。
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辭職,華文傳媒記者發問:你辭了職,是不是為了選特首?
大法官本來不慣面對記者,急了,重申:我沒有這樣的意圖,這樣揣測,絕對荒謬。
還嫌語氣不夠重,大法官加插發音純正的皇室英語澄清:Nonsense。
只差在沒有氣得跺腳,臉孔脹紅,在空中揮動着一對胖嘟嘟的小拳頭。大法官被激怒了,也難怪。記者假設大法官貪戀權力,所謂「以退為進」,在密謀下一步更大的甜頭,這是對大法官的人格含蓄的羞辱。
大法官動氣的另一原因:你假設他有更上層樓的後着,也不要緊,但為什麼不推測他下一步準備升任歐盟人權法庭的大法官,或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學顧問,而是本地一項平庸的職位,名曰「特首」?
當邱吉爾宣布退休,如果記者問他下一步是不是想去非洲尼日利亞當警務處長,也是對老人家含蓄的嘲辱。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被問:下一步你是不是想當特首?他氣死了。
他想不到記者把他如此之看癟,推斷他想當特首,就是他此生的鴻鵠大志,對於這位大法官,原來這就是光宗耀祖的至高成就?
大法官一定明白:特區十二年來,「特首」這個職銜,早不與「港督」同光共貴,經過「當家作主」的自我狎玩之後,早已急速貶值。大法官沒想到,他的人格,他的風度,他的見識,在特區小記者的眼中,只是這等高度。
然而氣急敗壞否認,對於首席大法官──這位畢業劍橋的高尚人物──是略嫌失態了。面對你認為下作的人,提出下作的問題,不但不該被這等記者激怒,與她同一般等級,讓她有貨可交,而要有不屑一顧的氣派:一字不答,只仰天朗笑三聲,背負雙手,在電視鏡頭前,轉身走人,就夠了。
這才不辜負劍橋大學的教育嘛,對不?一生英名,不可喪在這等見真章的小骨節眼上,就只差那麼一點點,就走得漂亮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