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習通識 培養思想家vs誤人子弟博雅學院爭議中開學

尖子習通識 培養思想家vs誤人子弟
博雅學院爭議中開學

「『博雅』鼓勵學生多讀書,但不培養古董和書呆子!」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的廣州中山大學(簡稱中大),為培養精英中的精英而成立的博雅學院,在爭議中開學。來自全國成績優秀、身懷絕技的首屆35名新生,將被打造成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

「博雅班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博雅學院的這句口號,前日醒目地寫在了開學典禮的現場。被喻為中國「通識教育之父」的中大博雅院長甘陽說,學院的學生不是排斥金錢,但億萬富翁不應成為他們人生追求的目標。
作為內地高校通識教育首個試點的博雅學院,由籌備至今引起熱議。有人擔心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並譏諷「培養大學問家」是一廂情願。

學生畢業被指難找工作

校內哲學系教授袁偉時亦做出尖銳抨擊:「中國近一千年來,還沒有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培養紳士或小量精英的狹義的博雅教育「肯定是誤人子弟」。
35名來自全國20個省分的首屆博雅新生,今日正式開學。他們將接受四年不分專業的精英化教育,培養做學問的人才。學院以小班教學,學生的一半時間將用來學習拉丁文、詩經、古希臘荷馬史詩等提升素質,另一半時間則用來閱讀和實踐,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當中英語閱讀能力又是重中之重,甘陽說:「現在很多學生的英語四六級成績非常好,但閱讀能力完全不行,沒有英語閱讀能力的學生,英語是不過關的。」
新成立的學院吸引8,000多人報名,但僅35名學生脫穎而出,他們絕大部份來自中產家庭,不少新生家長從事外交官、大學教師、會計、公務員等,僅5名來自農村。他們當中有鋼琴十級的音樂人才、大提琴專業人才,也有出版童話作品的小作家,還有小漫畫家等等。17歲的浙江小作家慈琪也入選其中。來自北京的新生張天,原來的專業是法學。她在前天的開學典禮上說「我是被課程表上的古拉丁語和希臘語吸引住了。」
就記者問會否擔心以後的就業問題時,由應用心理學轉學的新生佳妮說:「就業需要專業素質,博雅學院雖然沒開設專業,但知識淵博了就能隨機應變。」
廣東《南方都市報》/《新快報》

由外省來的新生不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互聯網

焦點人物:院長甘陽被喻新左派代表

「只要不在課堂灌水,左(派)右(派)不是問題!」被喻為大陸新左派代表人物之一,新任博雅學院院長的甘陽(圖),被問及如果院系內老師的政治觀點相左是否會影響教學時,他認為不是問題。
一直對當前的中國教育體制頗多微詞的甘陽說,大學各系老死不相往來,中文系的看不起歷史系,歷史系的看不起哲學系的;大學課程必修課遠多於選修,學生缺閱讀和思考的時間。
甘陽,當代學者,1985年獲北京大學西方哲學碩士,1999年赴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他在上世紀80年代以繙譯《人論》出名,並編有外國哲學譯叢、參與主編的《文化·世界與中國》叢書在當時的文化熱潮中造成很大影響。所謂新左派是指有別於執政黨意識形態的其他左翼思潮的代表人物或同情者。
本報記者

話你知:中山大學內地排名第八

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的中山大學,1924年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孫中山下令建立,初期名為廣東大學,其後亦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中共建政後,原來的國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華南聯合大學的文理學院合併為現在的中山大學,它現為全國重點大學之一,在2009年中國大學排名榜中位居第八。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早前落馬的前廣東省政法委書記陳紹基都是中山大學畢業生。

位於珠江邊的大學牌樓,仍保留昔日「國立中山大學」的名稱。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