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爆發,港英殖民地政府加入對中國大陸實施禁運的行列,銅鐵、藥物、紡織品等物資一律嚴禁運往內地,中港之間正常貿易幾近停頓,卻造就了擁有船隊的霍英東、曹文錦等港商,經營偷運物資生意致富。
霍英東生前好友何銘思憶述,後來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霍老當年也曾疏通警察,又親自出海探路,「佢試過俾水警一腳踢暈,呢啲生意唔易做。」不管是為賺錢還是為愛國,香港當時確是中共抗美援朝的重要補給站。
記者:張文傑、林社炳、陳沛敏
「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不許運往共產黨的中國。」1950年12月美國宣佈對華實施禁運,翌年英國立即跟隨,擁有至少六、七艘船的霍英東知道,這是一個機會。霍老生前引為知己的何銘思,今年已屆87歲,接受本報訪問時卻清楚記得,霍英東向他講述當年突破禁運的事迹,「佢話最初只係想做生意,後來先明白係乜嘢一回事,覺得係一件中國人要做嘅事。」
霍英東是水上人出身,戰後購入幾艘貨船,開展航運生意。韓戰爆發後,1951年初中共控制的華南企業在港搜購了大量戰略物資,包括鋅片、鐵片、橡膠和盤尼西林等,要找法子運到內地。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統戰部長的何銘思指出,那時霍英東被當局認定是偷運物資的理想人選,他只須負責運輸,運到深圳蛇口落貨,有時就經澳門運往內地其他口岸。
「呢門生意唔容易做」
何銘思形容,霍英東行事細心,事事親力親為,為確保行動順利,親自「上警車講數」,給錢疏通,取得當局緝私艇的行動消息。當時,霍英東住在六國飯店,晚上在窗前用電筒發訊號,指揮貨船何時出海,「佢係水上人家,知道風會唔會來。」
有時他更會親自出馬,先駕駛沒有載貨的船隻出海探路,但有次遇上水警巡查,「水警上船查唔到嘢,個番鬼佬幫辦嬲起上嚟,一腳踢落佢度,成個暈咗落地,佢視此為恥辱。」偷運物資始終存在風險,霍英東旗下的「黑貓號」就在偷運物資時遭水警和緝私船隻撞沉,「佢親口同我講過,話呢門生意唔容易做,相比起賣樓花,唔算係好搵到錢。」
話雖如此,經過三年的「走私」生涯,1953年霍英東已可拿出280萬元,購入利希慎家族位於銅鑼灣的使館大廈。霍英東轉為投資地產,更首創樓花制度,身家暴漲。不過,韓戰時他偷運物資到內地,卻埋下了他與港英交惡的伏線。
前總理周恩來曾形容霍老等在抗美援朝期間為內地運輸物資、「衝破美帝封鎖」的港澳人士是「患難之交」,霍老後來更躋身國家領導人行列,逝世時新華社說他是中共的「親密朋友」。
曹文錦:只是想生存
相比霍英東,曹文錦卻不諱言,當時是為勢所逼才做偷運這種買賣,「禁運下無航運生意可做,運送禁運物資是唯一出路。」曾被稱為香港四大船王之一的曹文錦指出,當年其美元戶口被凍結,需以瑞士法郎在倫敦購買藥物,經由屬於共產主義陣營的波蘭運到香港,再分拆逐小份經無參與禁運的澳門運到內地,「那時沒有想甚麼,只是想生存。」
可是,人民幣當時在內地以外地區無法兌換,曹文錦惟有用以物易物方式交易,以藥物等物資換取內地土產,例如黃豆、綠豆、桐油,再轉運日本,換取戰後剩餘的鋼材及化工物品。偷運過程不時發生意外,當時台灣協助美國實施禁運,在沿海佈下水雷封鎖海域,曹文錦的一艘貨船就因碰到水雷被炸沉,貨物被沿岸的內地人搶光。
香港中華總商會前會長王寬誠在韓戰期間,則以「維大號」名義捐出一架戰鬥機支援中共志願軍,帶頭認購人民勝利公債,有指他在發行首天就認購了36,000份公債,成為海外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