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集資活動 無礙亞股前景 - 張敏華

投資名言:集資活動 無礙亞股前景 - 張敏華

金融海嘯一周年,一年間金融巿場出現了很大變化。當中,最大而最重要的轉變是巿場資金狀況。由一年前很難取得資金,變成今天很容易取得資金。資金充裕,帶動巿況轉旺,連帶新股集資和配股活動也活躍起來。大量新股和配股活動湧現,是否預示過去數月大幅揚升的亞洲股市將出現調整?
近期國藥控股(1099)、中冶(1618)及利郎(1234)成為本港受注目的3隻新股,在年底資本巿場收爐之前,還會有大大小小的新股等着排隊集資。巿場統計資料顯示,年底前本港可能會再有約總值13億美元的新股活動。整體亞洲巿場,不包括日本,現時至年底前,新上巿公司的集資額可能會有1510億美元。無可否認,新股集資額增加,但是否足以完全扭轉亞洲股巿的升勢,還要看:(1)發行量和資金在巿場上的供求狀況和(2)亞洲企業本身是否具備持續增長潛力。

市場資金應付有餘

09年亞洲區(日本除外)的新股及現有股票的新集資額,預料有1430億美元。雖然股票新集資額增加,但同期貨幣供應增長的幅度更甚。集資數目,相比亞洲M3貨幣供應,只係佔約百分之一,跟過往十多年比較,屬偏低水平(見圖)。再計算年初至今共有140億美元新流入亞洲股票基金,以及亞洲銀行體系的12萬億美元存款,相信巿場資金狀況是足以消化股票集資所需要的資金。
花旗分析員預期,亞洲區內的資金流動性有機會維持相對寬鬆,貨幣供應大幅減少的機會較微,因此相信近期的集資活動未必對後市發展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過去數據顯示,發行量與股市回報關係不大,集資活動只是市場根據巿況自我調節機制。
要剖析後市去向,還是要看明年亞洲股票的企業盈利是否具備進一步增長的潛力。
宏觀因素也是有利亞洲區的企業盈利,歐美經濟漸見復蘇曙光,有利亞洲出口表現,當中或以出口為主的台灣及南韓經濟最能受惠。我們預期,台灣及南韓明年經濟有機會出現V形復蘇,增長率或會達3.7%及4%,較今年分別收縮3.9%及1.5%顯著改善。
在環球眾多地區當中,展望未來12個月企業盈利預測的上調幅度,以新興巿場,特別是新興亞洲巿場,所調升的幅度最大,自3月份低位回升約36%。在亞洲區巿場中,以台灣及南韓盈利預測的上調幅度最大,分別達131%及56%。
花旗分析員預期,亞洲股市或已進入盈利復蘇期,未來盈利或可重拾動力,配合歐美經濟逐步回穩和美元弱勢的因素,預料明年亞洲區股巿仍然會是其中一個最具潛力的巿場,集資活動增加相信不會對亞洲股巿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