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冷血無錢唔醫人男童延誤治療 院方被轟處事僵化

明愛冷血無錢唔醫人
男童延誤治療 院方被轟處事僵化

【本報訊】繼見死不救,明愛醫院又發生「唔夠錢唔醫」事件。一名7歲男童左眼受傷,經瑪嘉烈醫院急症室轉介到該院眼科專科門診,但負責登記文員要求男童出示身份證,否則要先繳付非港人的700元收費。陪伴男童的祖母身上不夠錢,最後要父親從家中拿身份證趕來醫院,延誤約一小時,院方才給予治療。病人組織狠批醫院處事僵化。 記者:陳沛冰

該名7歲陳姓男童上周四在學校打羽毛球時傷及左眼,由祖母陪同下送往瑪嘉烈醫院急症室,祖母只攜帶男童的學生手冊,沒有帶其身份證。急症室醫生為男童診治後,轉介他到明愛醫院眼科專科門診跟進,男童於2時10分離開。

職員要求先交700元

男童與祖母抵達門診後,獲醫生安排即日診治。但祖母未能出示孫兒的身份證,負責登記的文員建議可要求學校傳真身份證明文件,或先繳付「非符合資格人士」的700元費用,補回證件後退款,或家人將證件送來。
男童祖母身上沒有足夠現金,結果要工作中的陳父趕回家中為兒子拿身份證,於3時14分送到門診登記。醫生即時為男童診治,初步診斷為角膜擦損,無即時失明危險,安排他翌日覆診。
明愛醫院發言人指,所有專科門診均先為病人登記及收費,然後輪候治療;當時男童家屬沒表達出示身份證有因難,若有病人出示身份證明文件或繳費有困難,院方可酌情處理,不會影響病人的治療。該院已接獲家屬投訴,會檢討在現行規定下,如何在登記過程盡量協助及方便求診者。

學生手冊足夠證明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對事件表示關注,要求醫院管理局詳細解釋事件,病人若有生命危險或緊急狀況,無論有沒有錢,必須給予治療。
有公立醫院醫生表示,瑪嘉烈及明愛做法鬆緊不一,相信男童到急症室求診時,亦沒有出示身份證,但急症室職員彈性處理並為其治療,但明愛醫院職員則「揸正嚟做」。「有啲部門睇走數睇得好緊,職員可能擔心如果俾人走數,會被問責,普通文員話唔到事,視乎部門有冇彈性」。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表示,明愛處事僵化,學生手冊已是有力的證明文件,即使病人非港人及沒有足夠醫藥費,亦應先為病人治療。管理層應加強與前線員工溝通,解釋哪些情況下可行使酌情權。

明愛醫院近期醫療事故

本月14日:眼科門診延誤治療傷左眼7歲男童,職員指男童沒帶身份證,家人要回家帶身份證來登記

5/2009:護士疑從護士宿舍,致電滋擾一名長期留院男童的父母,訛稱男童病危

12/2008:56歲病人心臟病發暈倒院前,兒子向詢問處職員求救,卻被要求自行報警,結果病人死於院外

11/2007:配藥部一名職員將黃姓男童的藥,與一名同姓病人的藥調轉,幸家長及時發現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