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 陶傑

編者的話 - 陶傑

看雜誌,最容易辨識總編輯的功力,在於每期幾句的「編者的話」。
BBC歷史月刊,這一期「編者的話」一欄,是這樣的:
「又到九月了嗎?執筆寫這篇東西時,在七月底。我一面看着窗外的雨點滴着,一面思索着夏天。
我在想,一九三九年我們是如何渡過那一個夏天?那時的前景一片灰暗。國人對戰爭有沒有準備?政府有沒有抗敵的意志?其中一位作者,在本期的五十三頁,探討這些問題,還有另一位搜集的歷史圖片專號,顯示了那時國人在戰時的面貌和心情。
本期的內容,當然不止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一篇,分析女皇伊利沙白一世的吃醋心理。另一篇文章,追蹤蘇格蘭最後一隻野狼在荒郊的下落。還有英法魁北克之役,胡爾夫將軍的戰略對戰爭的影響。作者丹史諾,我們的讀者一定熟悉他,他是BBC歷史台的主持人,見解精采,我叫他在網上成立博客,他答應了,請期待。」
編者的話,像餐廳的經理,在顧客坐下來之後,一一介紹當夜有何菜式:魚子醬、南瓜湯、牛排,有何特色,採自何處,還有剛從烏克蘭運到的伏特加。一本雜誌由編者寫的幾句話,最重要不是炫耀自己多有學問,不要跟作者競比文采和才華。像餐廳的經理、大會的司儀、電影的監製,他為讀者決定的心水菜式,顯示他的才華,他在沒有身份之中,彰示身份;在無我的狀態裏,昭達了性格。
出版是一項事業,艱巨在此處。外國的一本名雜誌,動不動就是上百年的老牌,本來總編輯是誰,沒有人在乎,只記得王爾德、歐威爾、羅素,都曾經是這本雜誌的作者,許多名山華章,都在這本刊物中誕生。
直到有一天,這本雜誌的主編是誰,也成為一樁不大不小的新聞。當一艘郵輪五洲四海都闖遍,本來的船長退休,下一任船長是一位新人,他會領航向何處去,自然也成為一縷惹人遐思的風雲。
一份名報紙,一本老牌雜誌,總編輯的職位,叫做Editorship,就像勳爵(Lordship)和教授(Professorship)一樣。杜鵑啼血,春泥護花,他從不是舞台上的主角,但卻是一齣戲真正的英雄。編者的話,我們要在謝幕後才懂得回味,年湮代久,他的用意和風格,就像在品嚐一杯伏特加,酒精綻放着伏爾加河畔的冰雪,盛開成千里寒凜的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