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一周年,伯南克表示美國自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已經過去,但是經濟疲弱或持續一段時間,恐怕短期內失業狀況仍未能得到改善。除了失業問題外,當前的風險還包括住宅及商業樓按貸款違約率不斷上升及信用卡壞賬等問題,這是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計時炸彈。
在各國政府財政及貨幣政策雙管齊下,美、歐等地數據縱然顯示見底迹象,可是衍生的巨額財赤及未來必須削減開支使經濟或出現W形復蘇,即經濟短暫反彈之後,仍有下滑風險。
各國政府以增加開支撐著經濟,目前實體經濟復蘇步伐不一。吸取了去年金融危機的教訓,美國日後的發展將依循新標準及更嚴謹的金融市場監管。預計美國人將減低消費,儲蓄率亦將提高,並將導致美國平均趨勢增長率降低,及緊隨較高的失業率。
在向中國出口輔助減輕美歐需求疲弱的打擊下,國際貿易重新開始擴張,亞洲及拉丁美地區次季經濟已回復較明顯的增長,並正逐步改變以內部消費及投資支持經濟發展的模式。因此,環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來源重心將轉移。
信貸市場解困
全球政府大力推行救市措施,注資金融市場及增加開支等促使流動性增加,亦同時惠及投資市場。美股帶頭升近一年高位,金融股今年已自谷底上升逾倍,預期今年可維持正增長的新興地區股市回報更接近雙位數。
可是,追蹤19種商品價格走勢的CRB指數,與一年前比較仍下跌了25%;油價及基本金屬於今年強勢反彈,但仍比一年前下跌25%,只有黃金於一年間上升了17%。
目前信貸緊縮狀況已大幅改善,美元3個月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比日本更低廉,剩下只有借瑞士法郎的資金成本比美元為低,自然鼓勵借美元買入高風險資產,因此股市上升主要由於流動資金增加,但對商品實質需求並未大幅改善,因此相信復蘇的基礎尚未穩固。
通脹預期增加
成熟國家仍將維持低息及寬鬆貨幣政策一段時間,因此無論經濟增長與否,將足以推動以美元計價資產的升勢。能源、食品等價格上升,將令通脹預期增加,這也是經濟學上有關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及滯脹(Stagflation)的主要成因。
美國政府今年用於穩定金融體系及支撐經濟的開支預計將增加7000億,使累積的財赤金額直至8月底已達1.38萬億,為去年已破紀錄財赤的3.5倍。自去年以來去槓桿化活動已減少,預計美元需求及風險將成為9月底G20會議之前以至未來金融市場的焦點。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